井火燃了一夜,天亮时,井口凝成一块巨大的盐晶,像封喉的冰。
正月十九,章衡在灵州颁布《断盐绝羌令》:
1。贺兰山、横山、龙首山凡三百七十西口盐井,悉行封填;
2。民间存盐,十斤以上即抄家,百斤以上枭首;
3。以驼队运盐出境者,盐主、驼夫同罪;
4。边军、羌部所需之盐,由宋廷设“官盐局”按月配给,每人每日不过三钱。
令出三日,羌地盐价腾至斗米斤盐。
部落酋长跪请开井,章衡只回一句:
“盐是血,铁是骨。
今日断血,明日拆骨。”
正月二十五,甘州。
旧日互市,驼马云集;今日战场,却刀枪林立。
章衡命狄咏率火铳军五百,于榷场西角筑鲸骨高台,台上架“连环火弩”——一次可发火箭三十六支,专射驼马。
午后,一队党项私盐驼商三十人,混在互市人群。
徐天麟以算盘暗记:六十峰骆驼,每峰负盐二百斤——一万二千斤私盐。
“封!”
火弩齐发,火箭带火绳,钉入驼峰。
骆驼负痛狂奔,火绳燃及盐袋,“轰”地炸裂,盐硝混火,如小雷霆。
三十名盐商,当场死十九,余者跪地求饶。
狄咏拔刀,于榷场立“盐刑柱”:
“首犯剥皮实草,悬柱十日;
从犯枭首,传示八部。”
血柱立成,甘州榷场自此无敢私盐。
二月初二,龙抬头。
祁连山雪线退至山腰,第一批屯田兵三千人,于“鹰嘴雪垒”开犁。
垒外雪墙高丈二,垒内火炕通暖,燕麦苗己青绿三寸。
韩铁枪按章衡策,以“军屯代羌部”:
每十兵授田五十亩,耕牛三头,火铳五杆;
所获燕麦,六成充军粮,三成换羌人马匹,一成自留;
羌人愿入屯者,赐宋籍,给火刀、火镰,免三年赋。
羌民扶老携幼,牵牛携羊,日暮不绝于道。
雪原上,出现第一座“宋羌混编屯”——营门口并列龙旗、狼旗,旗下孩童以汉语、羌语互唱《千字文》。
二月十五,元宵雪夜。
灵州牢城冰窖,李谅祚以断锁残铁磨刃,割腕出血,以血化冰,撬开铁锁。
狱卒惊觉,被他一刀封喉。
城外,野利氏残部三百,以白毡蒙马,踏雪无声,于牢墙下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