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好不热闹!
宋腊梅忙完了,又把那些花生蚕豆和糖果之类的装在果盆里,搬张凳子,放在床边,叫母女俩吃。母女俩都不吃。
她自己也不吃,肩上披着一件旧棉袄坐在火盆前,一边看电视,一边跟母女俩闲聊。
她常年一个人在家,白天还可以到菜园里忙活,也可以串串门跟左邻右舍说说话。到了晚上,只有自己一个人,连个说话的也没有,黑夜漫长,自是孤单。
她问吴玥学校里吃的好不好,住的咋样。还问甘宁的父母,以及吴玥的俩个姨,以及姨的孩子。
有时是吴玥回答,有时是甘宁回答。
她连欧阳芳母女也问到了。
甘宁没提患病的事,只说都好。
她又说起吴明,说不知道晚上吃了什么,有没有吃饱,会不会冷。
说着说着,还不到九点,甘宁母女俩就看到宋腊梅坐在椅子上,低着头,眯着眼,打起了盹。
过了不一会,头歪到一边,人猛然惊醒,又接着看春晚。
但看不了几分钟,又打起了盹。
反反复复,一连两三次。
吴玥忍不住偷笑。
甘宁叫婆婆去她们床上睡,说一会接春,她起来放鞭炮。
宋腊梅不肯。说接完春,自己还要跟住在前面前面的那个谁谁谁一起去庙里烧香,坐她儿子的车。还说她儿子的车是今年新买的,花了十好几万,但有次开车撞到一老太太,找吴明帮过忙,一家人感激得不得了。
“哪里有庙?”甘宁不记得往年三十夜婆婆出去烧过香。
“上半年刚建好的,跟宫殿似的,很大,很漂亮。”宋腊梅说,“在一队村子后面,是大队集资修的。凡是像吴明这样在外面参加工作的人,都捐了款。有的做生意有钱,捐了好几万,所有人的名字都刻在门前的一块石碑上,吴明的名字也在上面。”
“一会去的人多吗?”
甘宁从未听吴明说过此事,她也不想探听吴明捐了多少钱,只是好奇婆婆这一大把年纪,凌晨还要去烧香,这得多虔诚。
宋腊梅后知后觉,说完才想起那次吴明送五千块钱到大队,是吴明一个人开车回来的。她当时还问甘宁为什么没有一起回来。
吴明说甘宁还不知道捐款的事。
她生怕自己说漏了嘴,引得媳妇回去跟儿子吵架。她拿眼看甘宁的脸色,见甘宁问也不问,根本不在意的样子,才微微放下心。
“很多人,还要排队。”宋腊梅说,“不光是我们大队,附近几个大队都有人开车赶过来。有人为了烧头香,早早就去等着。平时初一十五,也有很多人去。里面还有个和尚会算命,说是很灵,城里很多做生意有钱的大老板都来找他算命。我哪天也去给吴明算一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