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
“想不出来。”
“还有祥和与宁静!”
“我觉得自己住在这里像客人,很不自在。”
“但这里是你爸爸出生和成长的土地!”
“我知道,也就是所谓的故乡。但我爸也说越来越陌生。有次回来跟奶奶一起去菜园摘菜,我爸提着菜篮子一个人往前走,结果走到别人家菜园去了。”
”那里面种的是什么?“吴玥指着前面路两边好几个长长搭起的大棚。
“可能是开春种西瓜吧。”甘宁顺着手指看过去。
宋腊梅所说的鱼塘和树木,在村子最前头。确实很漂亮。
道路左边,五六口水很满的大鱼塘,围得有些高,一口连着一口,跟湖似的。
右边,大片大片的土地,整齐地种着许多叫不出名字的树木,都是四季常青,一片翠绿。有高有矮,有壮有瘦,有些修剪得团团圆圆,跟朵大磨菇似的,煞是好看。
“土地不是应该种庄稼吗?”吴玥不解,“为什么都是树?是不是种树比种庄稼更赚钱?”
“哪个更赚钱我也不是很清楚。”甘宁说,“只知道村里很多人都出去打工,田地没人种,有外地人过来承包种树,种瓜之类的。”
“这说明打工肯定比种树种瓜更赚钱。”吴玥颇有心得地总结道。
母女俩沿着树木中间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继续往前走。俩人看到左边前面不远有几处搭建的矮房子,掩映在树木之中,应该是看守树木的人住的。因为房子后面还有一大块围起来的菜园,里面的白菜、包菜、白萝卜和红菜苔等,长得生机勃勃。
俩人边走,边参观,突然从房子前面冲出大细三四只狗出来,汪汪叫个不停,把母女俩吓了一跳,一时都停在原地没动。
犬吠声惊动了房子主人——一位瘦高的头花有些花白的老人,从屋里出来呵斥那几只狗。
狗们倒很听话,立即不叫了,但防贼似的,气势汹汹地站在原地盯着母女俩。
“算你们狠。”吴玥瞪了狗们一眼,拉起母亲转身往回走,“咱们惹不起,躲得起。”
吃完午饭,包了饺子,转眼就到了晚上。
家中所有灯光全被点亮,无人睡觉的房间,包括灶屋,还要亮通宵。有说驱邪避灾,守岁迎新,也有说接福纳喜,纪念祖先,无论哪一种,无不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婆媳孙望年饱,只吃了下午包的饺子。
晚上要守岁,还要看必不可少的春晚。宋腊梅升起了火盆,说是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定不能少。
电视机在宋腊梅房间。甘宁母女俩早早洗完口脸,把自己的被子抱过来,偎在床上看刚刚开始的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