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祖圣殿的中央指令厅内,巨大的全息星图缓缓旋转。星图前方,悬浮着一艘即便是赛博坦人也为之震撼的巨舰——“方舟”号,其官方代号为“创世级”多功能深空旗舰。这艘船并非为战争而生,它的使命,远比征服更为宏大:承载文明的火种,穿越未知的星海,在荒芜之地播撒生命的秩序。
一、钢铁巨兽与生命绿洲
“方舟”号的舰体长达数十公里,装甲呈现出一种经过千锤百炼的暗灰色金属质感,线条硬朗而流畅,仿佛一头蛰伏的星空巨兽。然而,与其冷峻外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舰体上勾勒出的幽蓝色能量纹路,这些纹路并非装饰,是舰船内部庞大能量网络的外在体现,在黑暗的宇宙背景中,如同呼吸般明灭闪烁,昭示着其蕴含的无穷动力。
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舰体顶部的巨型透明穹顶——“生态圆顶”。从外部望去,穹顶之内并非冰冷的机械结构,而是一个微型世界:茂密的森林、蜿蜒的河流、甚至模拟的小片天空。这是赛博坦生物科技的巅峰之作,一个能够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旨在为长期远征的船员提供可持续的生命支持,也承载着保存母星生物多样性的重任。它是这艘钢铁巨舰中跳动的“绿色心脏”。
舰尾部分,“恒星级共鸣引擎”如同沉睡的太阳,即便在待机状态,也散发着令人心悸的能量波动。它并非依靠传统的聚变或反物质动力,而是通过共鸣并引导宇宙基底能量(类似零点能)来获得近乎无限的续航能力,是“方舟”号进行跨星系航行的根本保障。二、创世级的核心模块
根据全息投影旁的数据框显示,“方舟”号的核心在于其高度模块化的设计:
生态圆顶:不仅是生命绿洲,更是一个活的实验室,用于测试不同星球环境下的生态适应性与改造技术。
工业共鸣模块:这是整艘船的生产力核心。它能够利用引擎共鸣产生的过剩能量,首接转化小行星或星际尘埃中的原始物质,实时制造、维修从螺丝钉到大型机甲在内的几乎所有设备,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复制”与“自我维持”。
元祖圣殿数据链路:与赛博坦母星的“元祖圣殿”保持超光速量子纠缠通讯,确保“方舟”号无论航行至宇宙何处,都能获得文明本部的全部知识库支持与战略指引。
三、使命与征途
此刻,指令厅内,晴天(OrionPax)的目光扫过“方舟”号的每一个数据参数,最终落在星图上一片标注为“未开拓星域-裂隙星云”的区域。这片星云能量湍急,环境恶劣,但侦察单位传回的信息表明,其中可能存在适宜生命诞生的原始星球。
“方舟”号的首航目标,便是这里。它的任务并非殖民,而是“创世”的前奏:
稳定环境:利用其强大的能量操控能力,在星云的危险湍流中开辟安全的航道,并稳定目标星球的极端气候。
播撒生命:根据星球的具体条件,从生态圆顶中释放经过基因调整的微生物、植物种子,启动星球的生命演化进程。
建立前哨:投放自动化工程单位,建立初步的基地和监测网络,为后续可能到来的移民或科研队伍打下基础。
这是一项以世纪为单位计算的漫长使命。“方舟”号承载的,不仅是赛博坦的科技骄傲,更是整个文明对未来的期许——将死寂的星辰,变为生机勃勃的新世界。
西、启航时刻
“能量回路校准完成。”
“生态圆顶系统自检通过。”
“恒星级共鸣引擎启动序列就绪。”
“元祖圣殿链接稳定……”
一连串的汇报声在指令厅响起。晴天深吸一口气,发出了最终指令:
“‘方舟’号,启航!”
没有震耳欲聋的轰鸣,只有宇宙背景中一丝细微的能量涟漪。舰尾的“恒星级共鸣引擎”骤然亮起,散发出比恒星更纯粹、更柔和的光芒。巨大的舰体开始缓缓移动,悄无声息地滑入星海,舰身上的蓝色光带流转加速,如同被注入了生命。
它驶向陨石带,庞大的舰身与渺小的陨石形成强烈对比。工业共鸣模块悄然运转,几束牵引光束射出,精准地捕获了几颗富含矿产的陨石,将其拖向舰体的特定接口,在航行中便开始了资源的转化与储备。
“方舟”号,这艘集赛博坦文明智慧与力量于一身的创世巨舰,正式开始了它跨越星海的伟大远征。它的身影逐渐缩小,化作深邃宇宙中的一颗蓝色星辰,驶向充满未知与希望的远方。
(本节完。下一章可聚焦“方舟”号在“裂隙星云”中遭遇的挑战与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