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续写大明风华 > 第125章 青衿风骨 暗流再涌(第1页)

第125章 青衿风骨 暗流再涌(第1页)

东宫的喜宴刚散,朱瞻基便提着盏经纬缎宫灯,踏着满地残红往翰林院方向去。灯笼的绢面上,金线绣的凤凰在风中轻轻颤动,映得他腰间新佩的玉珏泛着暖光。转过街角时,忽闻书斋里传来琅琅诵读声,那声音清越如玉石相击,正是于谦在背诵《论语》。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少年的声音透过窗纸传来,带着未脱的稚气,却字字铿锵。朱瞻基驻足细听,见书案上摆着个素瓷碗,里面只剩半碗冷粥,旁边压着张字条,墨迹己被雨水洇得发蓝——正是朱高煦派人送来的资助信,此刻却被镇纸压得平平展展,像块被唾弃的废料。

“于兄好兴致。”朱瞻基推门而入,宫灯的光晕在少年清瘦的肩上晃动。于谦慌忙起身行礼,青布长衫的袖口磨出了毛边,却洗得比雪还白。“殿下深夜到访,不知有何吩咐?”他的目光落在朱瞻基腰间的玉珏上,又迅速移开,落在案上的《春秋》上,仿佛那书页里藏着天大的秘密。

朱瞻基指着那封未拆的信,宫灯的光在信纸上投下斑驳的影:“汉王的好意,于兄为何不领?”于谦的指尖在书页上掐出深深的折痕,声音里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无功不受禄。汉王的馈赠,学生消受不起。”他忽然从袖中掏出块碎银,放在朱瞻基面前,“这是学生抄书所得,虽微薄,却来得心安。”碎银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映得他眼底一片清明。

朱瞻基笑着收起碎银,将宫灯往他书案上一放:“这灯送你,夜里读书也好有个光亮。”灯笼的绢面突然被风吹起,露出里面暗藏的经纬——那是张小小特意织进去的舆图,标注着漠北的关隘与江南的桑田。于谦望着那些细密的纹路,忽然明白了什么,躬身行礼时,青衿在风中微微颤动。

汉王府的密室里,朱高煦正盯着幅新绘的舆图。烛火在他脸上投下狰狞的阴影,指节因用力而泛白,几乎要将图上的东宫位置戳破。“废物!连个穷书生都拉拢不了!”他将于谦退回的信撕得粉碎,纸屑在风中打着旋儿,像群绝望的蝴蝶。

谋士连忙递上另一份密报,火漆印上的狼纹沾着些许血迹:“王爷,英国公府的老管家最近频繁出入东宫,说是给郭侧妃送些家乡特产。”他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一丝诡异的兴奋,“属下查到,那老管家年轻时曾在漠北待过,与瓦剌的一个部落首领有旧。”

朱高煦眼中闪过一丝狠厉的光,他猛地一拍桌子,震得烛台都晃了晃:“好!太好了!”他的声音里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让你的人盯紧那个老管家,若有机会,就……”他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眼神阴鸷得像头蓄势待发的野兽,“再把动静闹大些,让所有人都知道,东宫与瓦剌私通!”

谋士迟疑了一下,小心翼翼地说:“王爷,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英国公毕竟是陛下倚重的重臣,若是惊动了他……”朱高煦打断他的话,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冒险?成大事者,哪有不冒险的?只要能扳倒东宫,这点风险算什么?”他拿起案上的茶杯,猛地灌了口,茶水顺着嘴角流下,滴在舆图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像朵绽放的毒花。

东宫的暖阁里,张小小正和郭氏核对婚礼的账目。郭氏的手指划过账本上的数字,忽然停在“英国公府贡品”一栏,眉头微微蹙起:“这老管家送来的特产里,有盒漠北的奶酪,味道倒是正宗,只是……”她顿了顿,语气里带着一丝疑惑,“我记得母亲说过,老管家的家乡在江南,从未去过漠北,怎么会有漠北的奶酪?”

张小小接过账本,指尖在“奶酪”二字上轻轻敲击。暖炉里的炭火噼啪作响,将她的影子投在账本上,忽明忽暗。“这奶酪你没吃吧?”她问道,眼神里带着一丝警惕。郭氏摇摇头:“还没来得及,觉得有些奇怪,就先放着了。”张小小松了口气,对郭氏说:“把那盒奶酪拿来,我看看。”

郭氏很快取来了奶酪,盒子是用紫檀木做的,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张小小打开盒子,一股浓郁的奶香味扑面而来,却夹杂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腥气。她用银簪挑起一点奶酪,放在鼻尖闻了闻,又用簪尖轻轻搅动,发现奶酪的质地有些异常,里面似乎藏着些细小的颗粒。

“这不是普通的奶酪。”张小小沉声说道,眼神变得凝重起来,“这里面加了东西,若是吃了,恐怕会……”她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己经很明显。郭氏吓得脸色发白,声音颤抖着说:“那……那现在该怎么办?这分明是冲着我们来的!”

张小小思索片刻,对郭氏说:“别慌。我们先不动声色,就当什么都不知道。”她将奶酪重新盖好,放回原处,“你继续像往常一样对待老管家,不要让他起疑心。我会让人去查那个老管家的底细,看看他到底是谁的人。”郭氏点点头,紧紧握住张小小的手,掌心全是冷汗。

朱瞻基从翰林院回来,刚进暖阁就看到张小小和郭氏神色凝重的样子。“发生什么事了?”他问道,将手中的灯笼放在一旁。张小小把奶酪的事告诉了他,朱瞻基的脸色瞬间沉了下来:“又是朱高煦干的好事!他这是越来越肆无忌惮了!”他攥紧了拳头,指节泛白,“不行,我现在就去告诉皇爷爷,让他治朱高煦的罪!”

张小小拉住他,摇摇头说:“现在还不是时候。我们没有确凿的证据,贸然告发,只会打草惊蛇。”她看着朱瞻基,眼神坚定,“我们得先找到证据,让他无从抵赖。而且,这件事牵扯到英国公府,若是处理不好,恐怕会引起朝堂动荡。”朱瞻基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中的怒火,点了点头:“母亲说得对,是我太冲动了。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张小小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智慧的光芒:“我们可以将计就计。”她附在朱瞻基耳边,低声说了几句,朱瞻基的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母亲这个主意好!”他兴奋地说,“这样一来,既能找到证据,又能让朱高煦自食恶果!”

郭氏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疑惑地问:“太子妃,你们在说什么呀?”张小小笑着对她说:“过几天你就知道了。到时候,还需要郭妹妹你配合一下。”郭氏虽然不知道具体的计划,但她相信张小小,点了点头:“只要能帮到东宫,我一定尽力配合。”

几日后,英国公府的老管家又来东宫送东西,这次带来的是些江南的糕点。郭氏按照张小小的吩咐,热情地招待了他,还特意提起了上次的奶酪,说味道很好,很喜欢。老管家的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连忙说:“若是侧妃喜欢,下次小的再给您带些来。”郭氏笑着说:“那就多谢管家了。对了,我还挺好奇漠北的风土人情的,下次您来,能不能给我讲讲漠北的事?”老管家愣了一下,随即点头答应:“好,好,下次小的一定给您讲讲。”

送走老管家后,郭氏连忙把情况告诉了张小小。张小小满意地点点头:“鱼儿上钩了。”她对朱瞻基说:“你安排的人都准备好了吗?”朱瞻基点头:“都准备好了,就等他下次来。”三人相视一笑,仿佛己经看到了朱高煦失败的下场。

而此刻的汉王府,朱高煦正焦急地等待着消息。当谋士告诉他,老管家己经取得了郭氏的信任,下次就能套出些关于东宫的秘密时,他得意地笑了:“好!好!等拿到证据,看朱高炽和张小小还怎么狡辩!”他仿佛己经看到了东宫倒台,自己登上权力巅峰的景象,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

夜色渐深,东宫的灯火依旧明亮。张小小倚在窗前,望着天上的明月,心中感慨万千。这场权力的游戏,越来越惊心动魄,但她相信,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只要他们同心协力,就一定能揭露朱高煦的阴谋,还东宫一个清白,还大明一个安宁。

远处传来打更人的梆子声,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夜里回荡。张小小知道,明天又将是充满挑战的一天,但她己经做好了准备。她转身回到屋中,拿起针线,继续绣着那幅未完成的《万国来朝图》。丝线在她手中穿梭,织出一片繁华的景象,仿佛预示着大明美好的未来。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