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国我刘辩 > 第335章 这犬入的比我还会舔(第2页)

第335章 这犬入的比我还会舔(第2页)

但待稻谷生长至孕穗期和抽穗期之时,鸭群的碰撞便会损伤稻穗。

因此在成熟前后的这两个月里,断不可让鸭群再入稻田。

尽管驱赶鸭群为农夫们平添了些许劳累和麻烦,但相较于它们在治虫、增肥、活水、除草上的贡献,以及饲养鸭群所能增添的那份额外收入而言,这点麻烦实在不算什么。

而所有的这些宝贵的经验,都来自那些被世家豪门视若蝼蚁的农夫们的智慧。

刘辩轻轻勒动缰绳,白马顺从地向官道左侧靠近了几分。

凝望着这片因自己颁布的政令而展现出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景象,刘辩深深吸了口气。

空气中分明只弥漫着稻叶的清涩与湿泥的咸腥,但他仿佛从中嗅闻到了稻谷的芬芳,嘴角含笑,手执马鞭指向那十丈外的水田,对身旁随驾的治书常侍路粹道:“瞧,这便是深宫里瞧不见的美景,亦是朕每日批阅奏疏的动力源泉。”

路粹见天子心情愉悦,当即拱手,朗声附应道:“这亦是臣等追随在国家身后的缘由,唯有国家这般不世出的圣天子,方能致天下大治,万民殷富!”

刘辩闻言,转过头,伸出食指隔空朝着路粹虚点了几下,脸上露出一抹玩味的笑容,道:“子曰:‘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照此说来,你路文蔚这是在自比待时而动的贤才了?”

“臣不敢自称‘贤’!”路粹神态自若,毫无谄媚之色,反而语气坚定道,“但昔年五羖大夫(gu)在虞国不得入仕,在晋为奴,在楚牧牛,直至七十古稀之年得遇秦穆公,始拜上大夫,方展其才。”

“若无明主慧眼,纵有经天纬地之才,又能如何?”

路粹毫不吝啬对于天子的褒赞,话语略微一顿,继续道:“臣闻孔子教导弟子倡导因材施教,而明君用人亦是如此。即便是鸡鸣狗盗之徒,亦能将之置于能发挥作用的职位上,令好私斗者为国征战,令贪婪之人充盈国库,令刻薄小人监察不法,此皆圣君方能为之而庸主不能为之也。”

“臣这般不肖之人,难道不是因此国家圣命方才忝列朝堂,置于如今这个合适的位置上吗?”

刘辩听得一怔,随即放声大笑,伸出手用力拍打着路粹的肩膀。

有学问的人说起奉承话来,确实格外动听,竟比与妃嫔们大被同眠更觉舒爽愉悦。

况且,路粹所言,难道不是事实?

好私斗的典韦等人都成为了大汉战功赫赫的将军,曹嵩这般贪婪敛财之人自担任大司农后国库收入逐年增长,逐渐开始淡出权力中心的张让、赵忠、郭胜也时常打探世家豪门违法乱纪之事,并向廷尉府和御史台实名检举。

尽管心里认同,但面上还是要故作谦虚,因而刘辩摆手推辞道:“如今不过是天下大体恢复安宁,还远远不算大治,文蔚还是要多务实些,莫要净拣这些好听的来说与朕听。”

不过刘辩这边听得舒畅,一旁的侍中朱儁却暗暗撇嘴咋舌。

这些个酸文人,吹捧起天子来还真是一套一套的,还张口闭口都是圣人的道理。

而与路粹同出蔡邕门下的阮瑀则是微眯双目,嘴角悄然勾起一抹弧度,摇头晃脑地几次都险些坠下马来,随着马背起伏,摇头晃脑,状甚引人注目。

“元瑜这是在作甚?”

刘辩明知阮瑀是故意惹人眼球,却也愿意去配合。

路粹和阮瑀这对师兄弟,虽然出自蔡邕门下,却完全没有蔡邕的清直,进部的意愿十分强烈。

二人始终以高标准履职尽责,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尽心尽力地完成天子交办的每一项差事,并在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时,敢于面对,勇于承担责任,不推卸责任,不避重就轻。

最为关键的是,路粹和阮瑀坚持原则,坚定立场。

嗯,坚守作为天子近臣的原则,对天子的忠诚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并在面对重大问题时立场坚定,始终保持对天子的忠诚。

故而刘辩时常将二人带在身旁,此次前往兖州视察,也特意带上了这两位出身陈留郡的近臣。

阮瑀恍然睁开眼眸,仿佛被天子从梦中被惊醒一般,稍作舒缓方才拱手开口道:“臣闻国家一路谈论民生,又闻文蔚兄高论,心有所感,偶得五言小赋一篇,只是尚未及斟酌词句,润色完善。”

五言赋,或者唤作五言八句的律诗更为妥帖。

但此刻尚未有明晰的诗、赋、歌之分,四言和散句结合的汉赋,如屈原的《九章》、《天问》亦唤作汉赋,就连太祖高皇帝八言三句的《大风歌》亦唤作汉赋。

后汉初立,汉赋不仅逐渐将格式统一化,以四言、六言骈文为主流,律赋、题目、字数韵式、平仄等都逐渐讲究公式化。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