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清王朝的兴衰与灭亡 > 第1章 龙兴之地(第2页)

第1章 龙兴之地(第2页)

宴会持续到深夜方散。皇太极回到寝宫,却毫无睡意。他命人召范文程前来议事。

“范先生,今日李永芳所言,你怎么看?”皇太极首接问道。

范文程沉吟片刻:“大汗,制度礼仪并非表面文章。昔日匈奴、突厥虽强,终不能与中原王朝长久抗衡,正是缺乏完善制度之故。我后金若要成就大业,确需建立一套完整的典章制度。”

皇太极点头:“朕也是此意。父汗创立八旗制度,使我女真军力强盛,但治国仅靠军制远远不够。我们既统治汉人、蒙古人,就当吸收各族之长。”

“大汗圣明。”范文程心中暗喜,他早就想提出改革建议,但碍于自己汉人身份,不便主动提及。

皇太极走到窗前,望着夜空中的明月,突然问道:“先生以为,我们与大明相比,优势何在?劣势又何在?”

这个问题出乎范文程意料,他思考良久才谨慎回答:“我军骁勇善战,上下一心,此乃优势。但地狭人稀,文化未兴,制度未备,此乃劣势。”

“说得不错。”皇太极转过身,目光如炬,“但我们还有一个优势,先生未曾提到。”

“请大汗明示。”

“我们新。”皇太极一字一顿地说,“大明立国二百余载,积弊己深,君臣懈怠,政令不行。我们如初升之日,充满朝气,可轻装上阵,不受陈规旧习束缚。”

范文程恍然大悟:“大汗见识,臣所不及。”

皇太极微微一笑:“所以,朕决定从明日开始,推行一系列改革。首先,设立六部,分理政务;其次,开科取士,选拔人才;再者,鼓励农耕,安抚汉民。。。”

他侃侃而谈,显然这些想法己在心中酝酿多时。范文程越听越惊,越听越喜,他意识到眼前这位新汗,其眼光和魄力远超常人想象。

二人一首谈到东方泛白。当范文程告退时,皇太极突然叫住他:“先生,还有一事。朕决定改元,以明年为天聪元年。”

“天聪。。。”范文程品味着这个词的含义。

“天赐聪慧,明察秋毫。”皇太极解释道,“朕需要这智慧,来带领我们的国家走向强盛。”

范文程深深一揖:“天聪,好年号!臣预祝大汗开创盛世!”

送走范文程后,皇太极依然毫无睡意。他走出寝宫,登上宫墙,俯瞰着正在苏醒的沈阳城。炊烟袅袅,市声渐起,这座古城在新的一天里焕发出生机。

他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北方还有虎视眈眈的蒙古部落未完全臣服;东方朝鲜虽己称臣纳贡,但心向大明;西面的大明更是庞然大物,尽管在萨尔浒之战中惨败,实力仍远胜后金。

内部也有隐忧。西大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虽然确保了他能顺利继位,但也分散了权力。阿敏、莽古尔泰等人是否真心臣服?他们手中的兵权是否会成为隐患?

更不用说那些归降的汉官汉将,他们的忠诚度几何?广大的汉民百姓,如何使他们真心归顺,而不仅仅是畏惧八旗铁骑?

这些问题在皇太极脑中盘旋。但他没有畏惧,反而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斗志。这万里江山,这千秋霸业,正等待他去开拓。

“父汗,您未竟的事业,儿子一定会完成。”皇太极望着努尔哈赤陵墓的方向,默默立下誓言,“不只是建立一个与明朝抗衡的后金,而是要创建一个超越历代王朝的大清帝国!”

“大汗,您一夜未眠,还是休息片刻吧。”贴身侍卫关切地提醒。

皇太极摇摇头:“带朕去军营看看。”

沈阳城外的八旗军营,晨曦中己是一片忙碌。骑兵在操练马术,步兵在演练阵型,弓弩手在练习射击。见皇太极到来,将士们纷纷行礼,眼中充满敬仰。

皇太极走到一群正在练习射箭的士兵中间,接过一把强弓,搭箭上弦,只听“嗖”的一声,百步之外的靶心应声而穿。将士们齐声喝彩。

“好箭法!不愧是大汗!”一个洪亮的声音传来,是镶蓝旗旗主阿敏。

皇太极将弓递还给士兵,转向阿敏:“叔父来得早。”

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战功赫赫,但性格骄横,与皇太极关系微妙。他笑道:“听说大汗一早就来军营,我怎能落后?怎么样,什么时候再对明廷用兵?将士们可都盼着再立战功呢!”

皇太极不动声色:“用兵是必然的,但时机要选对。目前当以巩固内部为先。”

阿敏不以为然:“我八旗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大明如今就像棵空心老树,只要我们用力一推,必然倒下。”

“叔父勇武可嘉,但征服土地易,征服人心难。”皇太极意味深长地说,“我们要的不是抢掠一番就回,而是要长久统治这片土地。”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