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大清王朝的衰败 > 第2章 星驰出关(第2页)

第2章 星驰出关(第2页)

“何事喧哗?”洪承畴眉头一皱,沉声问道。

亲兵掀帘而入,禀报道:“督师,是大同镇的一个夜不收(哨探),抓到了一个形迹可疑之人,自称是锦州城内派出的信使,有祖总兵的密信要面呈督师。”

洪承畴心中一动:“带进来。”

很快,一个浑身尘土、衣衫褴褛的汉子被押了进来。他脸上带着惊恐和疲惫,嘴唇干裂,一进帐就扑倒在地,声音嘶哑地喊道:“督师!小的……小的是锦州祖大帅麾下亲兵王续,冒死突围,特来送信!”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一个油布包裹,层层打开,露出一封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的信件,双手高高捧起。

亲兵接过信,检查无误后,呈给洪承畴。

洪承畴展开信件,熟悉的、属于祖大寿那略带潦草的笔迹映入眼帘。信中的内容,比之前任何一次求援都要急迫和惨烈。

“……虏围日紧,环城掘壕数重,广设鹿角、楯车,红衣大炮日夜轰击,城中屋舍尽毁,军民露宿,死伤枕藉……存粮将尽,每日仅以稀粥度日,甚至……甚至己有人相食之惨剧……将士疲敝,箭矢将罄,火药亦不足数日之用……若援军半月不至,锦州必陷,满城军民,皆为齑粉矣!望督师念同袍之谊,速发援兵,救我等于水火!祖大寿泣血顿首……”

信纸的最后,似乎还沾着几点暗褐色的痕迹,不知是血,还是泪。

洪承畴捏着信纸的手指,微微颤抖起来。他仿佛能透过这薄薄的纸张,看到锦州城内那人间地狱般的景象:炮火连天,残垣断壁,饥饿的士兵和百姓,绝望的眼神,还有……那信中提到的不忍卒读的惨状。

“人相食……”这三个字,像烧红的烙铁,烫在他的心上。

他闭上眼,深吸了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祖大寿是沙场老将,若非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绝不会写出如此绝望的信件,甚至用上这等骇人听闻的词语来加重语气。皇太极这是要将锦州活活困死、耗死!

“督师……”那信使王续抬起头,脸上涕泪交加,“城里……城里真的撑不住了!小的突围时,身边十几个弟兄,就……就剩小的一个了!鞑子的箭,跟下雨一样啊!”他伸出胳膊,上面缠着的破布还在渗血。

洪承畴沉默了片刻,挥了挥手:“带他下去,好生安置,让医官给他治伤。”

“谢督师!谢督师!”王续连连磕头,被亲兵带了下去。

大帐内恢复了寂静,只剩下牛油蜡烛燃烧时发出的噼啪轻响。洪承畴独自站在地图前,背影在烛光下拉得很长。祖大寿的泣血求援,像一块巨石,投入他本己不平静的心湖,激起了更大的波澜。

速进?还是持重?

持重,步步为营,固然稳妥,但锦州还能等吗?若锦州在自己抵达前陷落,那么此次兴师动众的出关,便失去了意义,他洪承畴如何向朝廷、向天下人交代?皇帝那句“速解锦州之围”的旨意,犹在耳边。

速进?风险何其之大!粮道长,易被截断。皇太极以逸待劳,八旗铁骑野战无敌。一旦主力有失,不仅锦州救不了,连这关宁锦防线,乃至整个大明的国运,都可能葬送!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再次落在地图上杏山、松山的位置。那里,将是决定这场战役命运的关键节点。他原本的计划,是主力进驻杏山,以此为前进基地,稳扎稳打,打通至锦州的通道。

但现在……

他下意识地又摸了摸胸前那枚箭簇。冰冷的触感传来,伴随着昨夜梦中那万尸齐吼的幻听——“督师,为何送我们入死地?”

是进?是退?还是……另有他途?

洪承畴猛地转身,走到案前,铺开纸张,提起笔。他需要给皇帝写一份奏报,也需要给仍在宁远督运粮草的邱民仰去信,催促粮草,更需要在明日抵达宁远后,召集诸将,重新议定进兵方略。

笔尖在砚台里蘸饱了墨,却迟迟没有落下。

烛光摇曳,将他凝重如山的身影,投在帐篷壁上,微微晃动,仿佛内心激烈挣扎的写照。

帐外,辽东的夜风呼啸着掠过营寨,吹得旌旗猎猎作响,哨兵的身影在火光下来回巡弋。远山如黛,隐没在沉沉的夜色里,仿佛潜伏着无尽的杀机。

这一夜,洪承畴帐中的烛火,亮了很久,很久。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