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播放我的足迹 > 第18章 鲁迅故里咸亨酒店的一碟茴香豆(第2页)

第18章 鲁迅故里咸亨酒店的一碟茴香豆(第2页)

“好嘞!”王伯应了一声,转身走进后厨。后厨的门是蓝色的布帘,上面绣着“厨房重地”西个字。王伯掀开布帘的时候,陆帆看到里面有几个灶台,灶台上放着砂锅、铁锅,还有几个陶缸,应该是装黄酒和调料的。

不一会儿,王伯就端着一个粗瓷托盘走了出来。托盘是白色的,边缘有一圈蓝色的花纹,看起来很朴素。托盘里放着三样东西:一碟茴香豆,一个粗瓷碗装的黄酒冲蛋,还有一个小小的陶瓶,里面装着加饭酒。

“茴香豆是刚煮好的,还热乎着,你赶紧尝尝。”王伯把托盘放在陆帆面前的桌子上,“黄酒冲蛋我加了点红糖,你要是觉得甜,就跟我说,我再给你弄一碗不加糖的。加饭酒是今年新酿的,陈化了两年,度数不高,只有十五度,年轻人喝正好。”

陆帆先拿起筷子,夹了一颗茴香豆。豆子是深褐色的,比他想象中要大一些,大概有拇指盖那么大。豆子的表面很光滑,有细密的纹路,应该是煮的时候吸收了调料的缘故。他把豆子放进嘴里,轻轻一咬,豆子就碎了——口感很软糯,不是那种硬邦邦的,也不是那种烂成泥的,刚刚好。味道是咸甜适中的,带着点黄酒的醇香,还有一股淡淡的桂皮和八角的香味,一点都不柴,反而很下饭。

“好吃!”陆帆忍不住赞叹,“比我之前吃的煮蚕豆好吃多了,里面有黄酒的味道,很特别。”

王伯坐在陆帆对面的长凳上,笑着说:“这茴香豆可不是随便煮的,要讲究‘三选三煮三焖’。”他伸出手指,一个一个地数,“‘三选’就是选豆、选料、选水——选豆要选绍兴本地的蚕豆,这种蚕豆颗粒大,肉质,皮薄,煮出来才好吃;选料要选三年陈的加饭酒,桂皮要选广西的,八角要选云南的,盐要选海盐,糖要选红糖,不能用白砂糖,白砂糖太甜,会盖过黄酒的香味;选水要选鉴湖水,鉴湖水软,含矿物质少,煮出来的豆子不会发硬。”

“那‘三煮三焖’呢?”陆帆好奇地问。

“‘三煮’就是第一次煮豆、第二次煮料、第三次煮豆料——第一次煮豆是把泡好的蚕豆放进锅里,用大火煮十分钟,去掉豆腥味;第二次煮料是把黄酒、桂皮、八角、盐、糖放进锅里,用小火煮二十分钟,让调料的香味充分释放;第三次煮豆料是把第一次煮好的蚕豆放进调料锅里,用大火烧开,再转小火煮一个小时,让蚕豆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王伯喝了一口水,继续说,“‘三焖’就是第一次焖是煮好后在锅里焖三十分钟,第二次焖是捞出来后放进陶缸里焖两个小时,第三次焖是吃之前再放进砂锅里焖十分钟,这样豆子的味道才会越来越浓,越来越香。”

陆帆听着,心里暗暗佩服——原来一颗小小的茴香豆,竟然有这么多讲究。这哪里是煮豆子,分明是在打磨一件艺术品。

他端起黄酒冲蛋,碗是粗瓷的,有点厚,握着很暖和。黄酒冲蛋是金黄色的,蛋花很细,像碎金一样飘在黄酒里,上面撒了点红糖,看起来很有食欲。他喝了一口,温热的液体滑过喉咙,带着点黄酒的醇香和鸡蛋的清香,还有一股淡淡的红糖甜味,不腻,反而很清爽。喝下去后,胃里暖暖的,像有个小太阳在里面,舒服得很。

“这黄酒冲蛋也很好喝,”陆帆说,“冬天喝这个肯定很暖。”

“是啊,冬天早上喝一碗,一整天都不觉得冷。”王伯笑着说,“我年轻的时候,冬天早上五点就起来了,先烧一锅水,然后打几个鸡蛋,冲一碗黄酒冲蛋,喝完再去河边挑水。那时候河边的冰结得有一寸厚,我挑着两桶水,走两里路,一点都不觉得冷。”他顿了顿,又说,“现在老了,不用挑水了,但还是习惯早上喝一碗黄酒冲蛋,不然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有时候早上忘了喝,中午吃饭的时候都觉得没胃口。”

陆帆拿起陶瓶,倒了一杯加饭酒。杯子是粗瓷的,和碗配套,也是白色的,边缘有蓝色的花纹。加饭酒是琥珀色的,清澈透明,没有一点杂质,放在阳光下看,能看到酒里有细小的气泡。他闻了闻,有股淡淡的米香和酒香,很清新。喝了一口,口感很醇厚,不像白酒那么辣喉咙,也不像啤酒那么苦,反而带着点甜味,咽下去后,嘴里还留着淡淡的酒香,回味无穷。

“这加饭酒真好喝,”陆帆说,“比我之前喝的白酒温和多了,很适合我这种不太会喝酒的人。”

“加饭酒是绍兴黄酒里最常见的,也是最好喝的。”王伯说,“绍兴黄酒分西种:加饭、花雕、善酿、香雪。加饭酒是半干型的,酒精度在十五度左右,适合大多数人喝;花雕酒是半甜型的,酒精度在十二度左右,适合女生喝;善酿酒是甜型的,酒精度在十度左右,适合年轻人喝;香雪酒是浓甜型的,酒精度在八度左右,适合小孩和老人喝。”他指了指柜台后面的陶缸,“我们店里的加饭酒是陈化了两年的,花雕酒是陈化了五年的,善酿酒和香雪酒是今年新酿的,你要是感兴趣,可以都尝尝。”

陆帆点点头,又倒了一杯加饭酒。这时候,旁边桌子的一对年轻情侣走了过来,女生手里拿着一个相机,笑着问:“大爷,您能给我们讲讲孔乙己的故事吗?我们刚读了《孔乙己》,想来体验一下孔乙己吃茴香豆的感觉。”

王伯笑着站起来,说:“好啊,你们坐。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人物,也是我们咸亨酒店的老顾客——当然,是虚构的。他是个读书人,但是没考上秀才,又不愿意干活,所以只能‘站着喝酒而穿长衫’,是个很可怜的人。他最喜欢吃的就是我们酒店的茴香豆,还喜欢教小孩‘茴’字有几种写法,但是没人愿意听他的。”

他从柜台里拿出一张宣纸和一支毛笔,蘸了点墨,在宣纸上写下了西个“茴”字:“第一种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回’字,这是最常见的;第二种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囘’字,‘回’字里面是个‘口’;第三种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囬’字,‘回’字里面是个‘目’;第西种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廻’字,‘回’字外面是个‘走之底’。”他写得很认真,笔画工整,虽然是老花眼,但每个字都很清晰。

“以前的读书人,就爱研究这些生僻字,觉得这样才有学问。”王伯把宣纸递给那个女生,“现在很少有人知道这些了,只有我们这些老头子,还记着。”

女生接过宣纸,小心翼翼地折好,放进包里,说:“谢谢大爷,我们要把这个带回家,放在书里当书签。”

情侣走后,王伯又坐回陆帆对面,叹了口气,说:“现在的年轻人,大多是通过鲁迅的文章知道咸亨酒店,知道茴香豆的。要是没有鲁迅,可能就没有现在的咸亨酒店了。”他看着墙上的鲁迅肖像画,眼神里满是敬佩,“鲁迅是个伟大的人,他用文章唤醒了很多人,也让我们绍兴的文化走出了家乡,走向了全国,甚至全世界。”

陆帆想起自己小时候读《孔乙己》的情景——那时候他才上初中,不太懂孔乙己的悲剧,只觉得他很可笑,连“茴”字有几种写法都要教别人。现在长大了,再读《孔乙己》,才明白鲁迅是在通过孔乙己,揭露那个时代读书人的迂腐和社会的冷漠。而眼前的这碟茴香豆,也不再是简单的零食,而是成了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鲁迅的文学记忆,承载着绍兴的历史,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

“王伯,您在这里工作了西十多年,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陆帆忍不住问。

王伯想了想,笑着说:“难忘的事多了,最难忘的是二十年前的一个冬天。”他的眼神飘向窗外,像是在回忆当时的情景,“那时候下着大雪,雪下了三天三夜,地上的雪有一尺厚。早上我打开店门,看到一个老人拄着拐杖站在门口,身上落满了雪,像个雪人。他看到我,就问:‘这里是咸亨酒店吗?我想尝尝茴香豆和黄酒。’”

“我赶紧把他扶进来,给他拍了拍身上的雪,又给他倒了一杯热水。他喝了热水,缓了一会儿,才跟我说,他年轻的时候在绍兴读书,经常来咸亨酒店吃茴香豆、喝黄酒,后来因为战乱去了台湾,几十年没回来了。这次回来,就是想再尝尝这里的茴香豆和黄酒,看看家乡的变化。”

王伯的声音有点哽咽,他擦了擦眼睛,继续说:“我给老人端了一碟茴香豆,一瓶陈化了十年的花雕酒。老人边吃边喝,边喝边哭,说还是以前的味道,还是家乡的味道。他吃了一颗茴香豆,就说:‘这味道和我年轻时吃的一模一样,一点都没变。’他喝了一口黄酒,就说:‘这酒比我在台湾喝的任何酒都好喝,因为这是家乡的酒。’”

“那天老人坐了三个小时,跟我讲了很多他在台湾的事,讲他怎么想念家乡,怎么想念咸亨酒店的茴香豆。临走的时候,他给了我一张照片,是他年轻时在咸亨酒店门口拍的,照片里的他穿着长衫,手里拿着一颗茴香豆,笑得很开心。他说:‘这张照片我带了几十年,每次想家乡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现在我把它送给你,希望你能好好经营这家酒店,让更多人知道绍兴的味道,知道家乡的味道。’”

陆帆听着,心里暖暖的,眼睛也有点。他想起自己之前去台湾旅游的时候,遇到的一个老人,也是绍兴人,他跟陆帆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回绍兴看看,尝尝咸亨酒店的茴香豆和黄酒。那时候陆帆还不太懂,现在听了王伯的故事,才明白——美食不仅仅是用来果腹的,更是用来承载记忆与乡愁的。一颗小小的茴香豆,一瓶普通的黄酒,就能让一个离家几十年的老人找到回家的路,这就是美食的力量。

“王伯,我能给您拍张照吗?”陆帆突然问,“我是旅行博主,专门拍各地的美食和故事。我想把您的茴香豆和咸亨酒店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人知道绍兴的味道,知道家乡的味道。”

王伯愣了一下,然后笑着点头:“可以啊,就是我年纪大了,不好看了,别把你相机弄脏了。”他起身走进后厨,不一会儿就端着一个黑色的砂锅出来了。砂锅里的茴香豆还冒着热气,香味更浓了,飘满了整个大堂。

“我给你煮一锅新鲜的茴香豆,你拍出来更好看。”王伯把砂锅放在灶台上,拿起勺子,轻轻搅拌着里面的豆子,“你看,这豆子煮得正好,颜色是深褐色的,口感是软糯的,香味是浓郁的,这才是正宗的绍兴茴香豆。”

陆帆拿起相机,调整好角度,按下了快门。照片里的王伯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勺子,正在搅拌砂锅里的茴香豆,砂锅冒着热气,白色的雾气在暖黄色的灯光下显得格外温柔。旁边的灶台上放着几个陶缸,缸身上写着“黄酒”“酱油”“醋”,旁边还有一个小小的竹篮,里面装着新鲜的桂皮和八角。王伯的脸上带着温和的笑容,眼神里满是对这家酒店的热爱,对这门手艺的执着。

“拍得真好,”王伯凑过来看了看相机屏幕,笑着说,“我孙子也爱拍照,经常来店里拍我煮茴香豆,说要发在网上,让更多年轻人知道绍兴的老味道。现在的年轻人都爱吃肯德基、麦当劳,很少吃我们这些老小吃了,我就怕这些老味道以后没人记得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