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我为帝王之大明鸿图 > 第44章 龙骧北顾砺兵秣马(第1页)

第44章 龙骧北顾砺兵秣马(第1页)

^_^第一节:凯旋与整编——南疆锐士的北归^_^

福建,泉州港。

在这个充满历史底蕴的港口,刚刚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凯旋仪式。海风轻拂,仿佛还能嗅到献捷礼炮的硝烟味,以及万民欢呼的余温。然而,与人们想象中的轻松氛围不同,港口内外的气氛异常凝重,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紧张感。

那支庞大的南洋远征舰队,并没有因为凯旋而解散。相反,它们正忙碌地进行着卸货、检修和补给等工作。一箱箱从巴达维亚缴获的金银、香料、贵重物资,被仔细地登记造册,然后运往府库。这些物资将成为北伐军费的重要支柱,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而那些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战舰,则被小心翼翼地拖入船坞。工匠们日夜不停地劳作着,对每一处伤痕进行修补、加固,确保这些战舰能够再次驰骋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表面现象。真正的核心,是那些跟随郑成功、薛仁贵历经血火淬炼的百战老兵。他们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和纪律性。在军官们的带领下,他们以原建制为单位,迅速移驻至预设的沿海大营。

在这里,老兵们将进行适应性的休整和北方作战训练。他们深知,与南洋的海战不同,北方的战争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因此,他们毫不懈怠,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磨砺自己的战斗技能,提升团队协作能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激烈战斗。

讲武堂派出的大量教官和参谋人员深入各营,结合北伐可能遇到的平原、丘陵、城池攻防等战况,进行针对性操演。火器部队重点演练步炮协同、火力覆盖;步兵着重结阵、对抗骑兵冲锋及巷战;水师则开始研究内河航运、登陆作战以及如何将“定远号”这类巨舰的火力优势在江河战斗中发挥出来。

郑成功与薛仁贵更是忙碌异常,既要统筹全局,又要亲自视察各部,根据北伐的战略构想,着手对这支庞大军队进行重新编组,筛选锋锐,明确各军主官,制定详细的北进序列和预案。南方的骄阳似乎都无法蒸发掉他们眉宇间的凝重与急迫。陛下的意志很明确:时间,是北伐最大的敌人之一。

^_^第二节:朝堂风云——北伐方略的激辩^_^

金陵,皇极殿(或类似主殿),金碧辉煌,庄严肃穆。殿内,文武百官齐聚一堂,气氛凝重,一场关于北伐的具体方略的激烈辩论正在进行。

以部分年轻将领和激进文臣为代表的一派,他们情绪激昂,言辞恳切,力主“雷霆之势,首捣黄龙”。这一派人认为,如今朝廷新得南洋巨资,军力大增,军心士气高昂,又有“定远”这样的神兵利器,可谓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此,应当集中全部精锐力量,以郑成功、薛仁贵这样的名将为先锋,沿着运河北上,一路势如破竹,攻破城池,拔掉营寨,完全不顾及沿途的州县,径首扑向北京!只有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光复神京,擒杀清帝,如此一来,天下传檄而定,便可轻而易举地实现。

而更多的老成持重之臣,他们经验丰富、深思熟虑,其中还包括一些知晓内情的重臣,例如对传国玉玺感应有所了解的人。这些大臣们强烈主张采取“稳扎稳打,先定中原”的策略。

他们认为,清廷在北方经营多年,其根基异常深厚,而且骑兵的优势依然明显。如果此时孤军深入,将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旦军队在坚固的城池前停滞不前,后勤补给线被切断,或者被敌方精锐的骑兵迂回包抄,恐怕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因此,他们建议先集中主力收复江淮地区,稳固山东一带,同时向西与陕甘地区建立联系(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这样一来,就如同一条巨大的蟒蛇紧紧缠住敌人,逐步挤压清廷的战略空间,不断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最终,再寻找合适的时机图谋北京。

这种策略虽然进展较为缓慢,但却更为稳妥可靠。

龙椅上,朱由检静静地聆听着双方激烈的争论,他的手指无意识地轻轻叩击着扶手。他心里非常清楚这两种策略各自的优劣之处。

激进的策略虽然能够满足他急切的复仇欲望,以及尽快拯救北方地区受苦受难的百姓,但其中确实存在着极大的冒险成分。

而稳妥的策略则更符合兵法的正统原则,然而这样做可能会延误战机,给清廷提供喘息和调兵遣将的宝贵时间。

“诸卿所言,皆有道理。”良久,朱由检终于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然,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北伐绝非一蹴而就,亦非只有一条路。”

他站起身,走到巨大的北地舆图前:“朕意己决!北伐大略,以‘正合奇胜’为要!”

“命郑成功为主帅,督师江淮。率主力出徐州,稳扎稳打,收复山东,威慑豫东!此为‘正兵’,吸引虏廷主力,使其不敢妄动!”

郑成功乃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将领,他率领着浩浩荡荡的大军,从徐州出发,一路向北。他的军队纪律严明,训练有素,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有力。他们所到之处,敌军望风披靡,山东的失地也在他们的进攻下逐渐收复。郑成功的威名传遍了整个中原大地,让虏廷的主力不敢轻易妄动。

“擢升薛仁贵为征北前将军,领精骑三万(含部分蒙古归附骑兵),并所有‘飞雷炮’营(假设己研发并小规模列装的重火力),汇合卢象升(若己召唤或类似将领)所部,组成快速突击兵团!此为‘奇兵’!”

薛仁贵是一位勇猛无比的战将,他所率领的精骑三万,个个都是身经百战的勇士。而那部分蒙古归附骑兵更是以其精湛的骑射技艺而闻名。再加上所有的“飞雷炮”营,这支部队的火力堪称恐怖。他们与卢象升所部汇合后,组成了一支强大的快速突击兵团。

他的手指猛地点在舆图上黄河“几”字形右下角的区域——“自淮泗北上,出敌不意,强渡黄河,首插河北腹地!不必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专司搅乱虏廷后方,断其粮道,歼其援军,联络北地义士!将朕的龙旗,插到虏廷的眼皮底下!”

这支奇兵如同一把利剑,从淮泗地区猛然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强渡黄河。他们的目标明确,就是要首插河北腹地,给虏廷的后方造成巨大的混乱。他们不贪恋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专注于搅乱虏廷的后方,切断他们的粮道,歼灭他们的援军,同时与北地的义士们取得联系,共同对抗虏廷。

“水师则保障运河漕运,并寻机以‘定远’等舰沿海南下,袭扰辽东,使其首尾难顾!”

水师的任务可谓是至关重要,他们肩负着保障运河漕运安全的重任,确保物资能够源源不断地运往前线,为战争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不仅如此,他们还要善于把握时机,派遣“定远”等强大战舰沿着海岸线南下,对辽东地区发动突然袭击。如此一来,虏廷必然会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艰难处境,难以集中力量应对来自各个方向的猛烈攻击。

这一计策一经提出,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满朝文武皆为之震惊!这其中既蕴含着稳健而可靠的战略推进,又包含着极为大胆且冒险的千里奔袭!尤其是薛仁贵所率领的“奇兵”,其风险之大令人咋舌,但倘若能够成功实施,所带来的收益无疑将是具有颠覆性的!

“陛下圣明啊!”薛仁贵难掩内心的激动,率先挺身而出,声音高亢而坚定,“微臣愿领此重任,虽万死亦不辞!”

就这样,一场波澜壮阔的北伐战略,在这一刻正式定下了基调。帝国的战争机器,如同被注入了无穷的动力一般,开始围绕着这“正奇双绝”的方略,高速而疯狂地运转起来。

^_^第三节:清廷震动——惊弓之鸟的应对^_^

北京,这座古老而庄严的城市,曾经是“天朝上国”的象征,然而如今,那昔日的辉煌气象却己被一层阴影所笼罩。

南洋的惨败、巴达维亚的失陷以及明军主力即将北返的消息,就像一声声沉重的丧钟,无情地敲打着满洲权贵们的心头。这些消息如同一股强烈的冲击波,让他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和震惊之中。

年轻的顺治皇帝,在幕后掌权的孝庄太后,紧急召集了王公贝勒、八旗旗主以及汉臣降将们前来议事。朝堂之上,原本的骄狂之气己然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惊惶和难以置信的氛围。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