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州鼎:九州同脉,定界立心,祭天重器,镇运安民。】
鼎声回荡在山谷,宛若龙吟,无形中一条气运金龙,随着鼎成沉入太行地脉,永镇并州地界。
一时间,大汉极其周围,不少能人异士都仿佛是心有所感,面色惊疑的看向并州方向。
“嗯?并州不过化外之地,竟也诞生出了龙脉?”
天柱山。
“可恶!这些千年世家还真是废物,竟然任由其做大。
此人不除,日后定成大患,看来贫道也只好前往江东布局,防止此人日后对贫道不利。”
左慈面色难看,随即便开始收拾行囊准备离开太行山,暂避锋芒,前往江东定居。
刘晁成为一州之牧,乃牧民之官,掌一州之政,总揽军民政事,集一州的行政、军事、监察权力于一身,拥有开府之权,相当于地方的封疆大吏。
在东汉末年,州牧权力达到顶峰,可自主掌控辖区内的军队、赋税与官吏任免。
哪怕是并州境内的千年世家,也不敢在明面上和他作对。
当然,这也是因为刘晁手中拥有着真理的原因,不然以世家的底蕴,哪怕是州牧也要依靠世家才能治理好地方。
刘晁一步一步走来,底蕴雄厚,显然不用去顾及当地世家的感受,说一不二。
左慈自然不敢在太行山多待。
不过刘晁想要治理好一州之地,也并不是一件易事,还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他去处理。
……
自此,刘晁占据并州之地,开始安心发展民生。
并州失去匈奴侵扰,又有并州鼎镇压气运,再加上刘晁的治理,百姓无不对其称赞有加。
期间,求贤馆也不断有人来投,刘晁也趁机收拢了不少人才。
有的擅长医术,有的擅长厨艺,有的擅长农业,有的擅长天工,不一而足。
两年后。
刘晁安心发展民生,并州百姓安居乐业,大汉各地却是不断发生各种灾难,唯独并州例外,不少流民纷纷前往并州落户。
因为求贤馆,他的英魂值也在这两年期间而持续增加,虽然并未遇到历史上那些顶级人才,但也有不少紫色词条的人才,使得他的英魂值再次达到了5000点英魂值。
他并没有急于提升自己,而是在韬光养晦,等待一个时机。
在这天下,他也并非一家独大。
这两年期间,他并没有因为成为并州牧就急于扩充兵力,反而裁减了不少兵力,实力增长有限。
原因无他,供应不起。
并州贫瘠,毕竟不比其他大洲,哪怕是近两年来,快速发展,耕地面积也是远远比不上冀州司隶。
不过好在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土豆种植得以普及整个并州,并州农业也在旱地曲辕犁的作用下有了很大进步。
他也终于拥有了再次扩兵的底气。
中平五年,刘晁扩军三万,分散进入并州各地军中,护境安民。
算上各地守军,整个并州己然拥有近十万大军,除了雁门郡需要一万五千大军常年留守,防止鲜卑乌桓南下劫掠之外,他的可用之兵,己然达到了五万之巨。
这些兵力虽无扩张之力,但却是自保有余,足以保证他在未来成为一方诸侯,成就霸业之基。
这两年,他在休养生息的同时,也没少出兵攻打鲜卑和乌桓,首接无视了汉朝的柔和政策,三者之间也是打出了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