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远那晚离开吴明家时,月光清冷,街道寂静。他知道,自己己经投下了所有筹码,抛出了最缜密的逻辑和最可行的方案,剩下的,只能交给时间,以及吴明父母内心深处那份对儿子真正的爱与传统观念之间的最终博弈。
接下来的周末,对吴明而言,堪称度日如年。家里的空气仿佛凝固了,父母不再提自主招生的事,但也不再催促他上交电脑。他们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偶尔能听到压低的、激烈的讨论声。吴明则像个等待最终审判的囚徒,坐立不安,书看不进去,代码也敲不下去,只能一遍遍擦拭着他那台宝贝电脑的键盘,仿佛那是他通往梦想世界的唯一钥匙。
林远这边也没闲着,他趁着周末,又整理了一些关于信息学竞赛保送政策、以及某些跨界成功的科技大佬案例(比如从物理转计算机,或者本身就是多学科背景),通过微信“不经意”地分享给了吴明母亲,算是温和的“追加火力”,但绝口不提家访和决定,只是提供更多思考的角度。
转机出现在周日晚上。吴明的手机响了,是他父亲打来的,语气依旧听不出太多情绪,只是让他到客厅来,“我们谈谈。”
吴明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手脚冰凉地走到客厅。父母并排坐在沙发上,表情是前所未有的严肃,茶几上还摊开着林远留下的部分资料。
父亲清了清嗓子,率先开口,声音低沉却清晰:“小明,关于你那个自主招生的事情,我跟你妈妈……商量了很久。”
吴明屏住呼吸,感觉心脏快要跳出胸腔。
“林老师的话,有些道理。”父亲的话让吴明猛地抬起了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我们承认,之前可能过于强调‘稳妥’,忽视了你个人的兴趣和……天赋。”
母亲在一旁点了点头,眼神复杂地看着儿子,轻声补充:“我们看到你为了那个程序,能熬到半夜,眼睛都是亮的……那种劲头,确实跟你做不喜欢的事情时不一样。”
吴明感觉鼻子一酸,喉咙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
“但是!”父亲语气一转,重新变得严厉起来,“这绝不意味着你可以放松文化课的学习!相反,因为你选择了这条更具挑战的路,你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
他拿出了一份手写的、附加了条款的“协议”,推到了吴明面前。条款清晰,目标明确,带着工程师特有的严谨:
1。允许并支持吴明参加“星火计划”自主招生后续环节,家庭提供必要的物质和精神支持。
2。吴明需自行制定详细的“文化课学习保障计划”与“自主招生备战计划”,经父母和林老师审核通过后严格执行。
3。在此期间的历次月考、模拟考中,总成绩排名不得低于班级前十五名,数学、英语单科不得低于135分(150分制),理综不得低于260分(300分制)。此为底线。
4。若出现连续两次成绩滑落至底线以下,或发现因准备自主招生严重挤占文化课学习时间导致状态下滑,父母有权要求其立即暂停甚至退出自主招生准备,全力冲刺高考。
5。自主招生最终结果无论成功与否,均不得影响后续高考复习心态。
这协议,像是一份军令状,也像是一道紧箍咒。它既给了吴明追求梦想的空间,也套上了确保不偏离“主航道”的保险绳。
吴明看着那份协议,手微微颤抖。条件很苛刻,前十五名对他来说并非轻而易举,单科高分更是需要持续的努力。但他明白,这己经是父母在自身认知范围内,所能做出的最大让步和尝试。这不仅仅是同意,更是一种带着担忧的、有限度的信任。
“爸,妈……”吴明的声音带着哽咽,“我……我接受!我一定做到!”
他没有丝毫犹豫,拿起笔,在协议下方郑重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笔迹因为激动而略显潦草,却充满了力量。
父亲看着他签下名字,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几不可查的缓和,他收起协议,淡淡道:“记住你说的话。我们会监督你。”但语气里,己经没有了之前的冰冷和决绝。
母亲则走过来,轻轻抱了抱儿子,声音温柔了许多:“加油,小明。爸爸妈妈……也希望你能成功。”
那一刻,笼罩在家中数日的低气压瞬间消散,虽然还残留着一丝小心翼翼,但温暖的、名为“支持”的空气,终于重新开始流动。吴明感觉压在心口那块巨石被移开了,一种巨大的、近乎虚脱的轻松感席卷全身,随之而来的是澎湃的动力。
从第二天起,吴明仿佛变了一个人。不,更准确地说,他是变回了那个内核更加稳定、目标无比清晰的自己。
他主动上交了手机(除了必要的通讯和资料查询时段),将电脑的使用时间严格限定在完成项目优化和准备复试的特定时间段内。他的课桌左上角,贴上了一张他自己用代码风格绘制的时间管理甘特图,精确到每个小时的任务分配。
课间,他不再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而是会主动找学习委员核对笔记,或者向陈小雨请教语文阅读理解中那些微妙的情感分析(这让陈小雨受宠若惊)。午休时间,一半用来啃数学压轴题,另一半则戴着耳机,反复观看国内外顶尖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公开课,或者模拟面试问答。
他甚至主动找到林远,递上一份他自己制定的、比林远那份建议还要详细苛刻的“双线作战计划书”,里面连上厕所和发呆的时间都做了预算(当然,被林远笑着划掉了,提醒他“留白”的重要性)。
“林老师,”吴明的眼神亮得惊人,那是一种目标驱动下的纯粹光芒,“我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林远看着他,心里满是欣慰。他知道,这份协议和压力,非但没有压垮吴明,反而将他体内那种属于顶尖人才的专注和自律彻底激发了出来。这种状态下的吴明,潜力是无限的。
然而,就在林远以为可以稍微喘口气,专注于督促吴明和李浩这两棵开始奋力生长的“树苗”时,另一棵一首安静绽放着艺术花朵的“幼苗”——陈小雨,也迎来了属于她的柳暗花明。
这天午休,林远刚批完一沓作业,正准备趴下小憩片刻,陈小雨就像一只轻盈的蝴蝶,脸上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红晕,几乎是“飘”进了办公室,手里紧紧攥着一张色彩斑斓的、看起来像是邀请函的东西。
“远哥!远哥!你看!”她的声音因为激动而有些发颤,将那张纸宝贝似的摊开在林远面前。
林远定睛一看,那是一张制作精美的“省级青少年艺术创作大赛”获奖证书暨展览邀请函。获奖者:陈小雨。获奖作品:《光与尘的舞蹈》。奖项:一等奖。而展览地点,赫然是本省最权威的省级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