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三尺讲台上再创佳绩 > 第166章 水落石出(第1页)

第166章 水落石出(第1页)

王主任办事,向来是雷声大,雨点也……不算小,但方向精准。他牵头组成的临时调查小组,阵容堪称豪华:工会代表(一位快退休、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德育处骨干(李主任亲自出马)、以及一位负责记录的青年教师。这阵容,既保证了公正性,又体现了重视程度,让想挑刺的人也无话可说。

调查过程,比林远预想的还要高效,甚至带着点……喜剧色彩。

关于“体罚”李浩:

调查组调取了当天自习课的监控录像(虽然没声音,但画面清晰)。画面显示,林远确实把李浩叫到讲台边,表情严肃,手指点着作业本,嘴巴快速开合(显然在训话),还激动地拍了一下讲台。而李浩呢?他全程低着头,偶尔偷瞄一眼林远,脸上表情丰富——从最初的心虚,到中间的“又来了”,再到最后如蒙大赦般的“终于结束了”,唯独没有一丝一毫的“恐惧”和“发抖”。训话结束,林远一挥手,李浩就像脱缰的野狗,瞬间窜出教室,那速度,参加校运会百米冲刺都能拿名次。

调查组又“随机”抽访了李浩。李浩被叫到谈话室,一看这阵仗,还有点懵。当被问及“林老师是否体罚过你,比如打骂或者吓得你发抖”时,李浩眼睛瞪得像铜铃,嗓门洪亮:

“啊?远哥打我?骂我?开什么国际玩笑!他倒是想,他打得过我吗?”(旁边德育处李主任咳嗽了一声。)

李浩挠挠头,赶紧改口:“不是,我是说,远哥对我那是恨铁不成钢!训我是为我好!上次训完我,晚上还特意拉我去操场,用篮球给我讲数学题呢!虽然我没太听懂……但发抖?我那是激动的!训完了就能去打球了,能不激动吗?”

调查组的老师们面面相觑,强忍着笑意。工会的老教师甚至偷偷对王主任竖了个大拇指,口型是:“这孩子,实诚!”

关于“收受礼品”:

调查组联系了张晓母亲。电话里,张晓母亲一听这事,情绪比林远还激动:

“什么?林老师收我们茶叶?天地良心!那茶叶是我硬要塞给他的,感谢他帮了我们家晓晓那么大忙!可林老师说什么都不要!态度坚决得很!最后是王主任也在场,帮我劝着,林老师才勉强收下……哦不是,是坚决让我拿回去了!我可以用我人格担保!林老师是顶好的老师,干干净净!谁这么缺德写这种信?这不是往好人身上泼脏水吗?!”

声音之大,透过话筒,旁边的记录老师都听得清清楚楚。

关于“成绩造假”:

教务处调出了高二七班近几次大考的数学原始答题卡和成绩统计表。教研组的数学老师被请来,重点抽查了李浩、张晓等几个进步显著学生的试卷。结果发现,他们的进步主要体现在基础题和中等难度的题目得分率上升,步骤清晰,笔迹一致,完全没有作弊迹象。数学组长看完,对着调查组和王主任感叹:

“林老师这班主任当得,是真下功夫啊。你看李浩这卷子,前面选择题和填空,正确率比以前高了一大截,虽然后面大题还是有点惨不忍睹……但这正是扎扎实实补基础的成果!要说作弊,这玩意儿怎么作弊?难道还能提前把基础题的答案都背下来?”

关于“不务正业”:

林远提供的活动档案成了最有力的证据。厚厚一沓资料,包括积分制的详细规则和每周统计、主题班会的完整教案和PPT、防诈教育周从策划到总结的全套材料,甚至还有学生们的活动感想和作品(比如陈小雨画的防诈漫画)。条理清晰,记录完整,目标明确,效果可测(比如班级纪律好转数据、学生参与度调查)。

德育处李主任翻看着这些材料,忍不住对王主任低声说:“老王,说句实话,咱们学校很多老教师,都未必有林老师这么细致的工作记录和档案意识。这哪是不务正业?这简首是班主任工作的范本!”

调查过程顺利得让人惊讶。所有指控,在确凿的证据和证人面前,不攻自破,反而像一场精心策划的“林远老师先进事迹汇报会”,全方位、无死角地展示了他的负责、细致、创新和清白。

那么,问题来了:这封匿名信,到底是谁的“杰作”?

调查组没有执法权,无法进行技术侦查。但在内部排查和风向打听中,几条线索隐隐约约指向了一个人——物理组的郑老师。

这位郑老师,年纪比林远大十来岁,教学风格极其传统,信奉“严师出高徒”,对林远这种“花里胡哨”的教学方式向来嗤之以鼻。更重要的是,他跟之前与林远有过节的语文组刘老师私交甚笃,两人经常在一起喝茶,抱怨“现在的年轻人不踏实”、“搞歪门邪道”。而且,有老师模糊地回忆,在匿名信出现的前几天,好像看到郑老师曾在学校文印室附近长时间逗留……

当然,这些都只是推测,没有首接证据。王主任心里跟明镜似的,但这种事,点到即止,不可能、也没必要深究到底,弄得人人自危。把主犯揪出来痛打一顿?那是武侠小说。现实是,敲山震虎,清除毒素,维持稳定。

调查结果很快形成了一份正式的书面报告,结论明确:匿名信内容均与事实严重不符,林远老师不存在所反映的各类问题,其工作认真负责,富有创新精神,成效显著。

报告形成的当天下午,王主任召集了全体教职工开了一个简短的通气会。

会上,他没有点名道姓,也没有展示那封恶心的匿名信,只是面色严肃地通报了调查结果:

“近期,学校收到一封匿名信,反映我校某位青年教师存在一些问题。学校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调查组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核实。现在,我代表学校正式宣布:经调查,信中所反映的所有问题,均查无实据,纯属捏造!”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尤其在几个平时可能对林远有微词的老师脸上稍作停留,语气加重:

“这位老师工作勤恳,责任心强,深受学生爱戴,他所进行的一些教育教学创新探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得到了学校和家长的肯定。对于这种采取匿名方式、捏造事实、恶意中伤同事、破坏学校团结氛围的不道德行为,学校表示最强烈的谴责!我们坚决保护每一位认真履职、用心育人的老师!绝不让流言蜚语寒了实干者的心!”

台下鸦雀无声,随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多数老师的眼神是清正的,带着对造谣者的鄙夷和对被诬陷者的支持。

林远坐在人群中,表情平静。他看到斜前方不远处的郑老师,脸色一阵青一阵白,低着头,不敢看台上,更不敢接触任何人的目光。

刘老师坐在郑老师旁边,表情复杂,最终也只是跟着众人轻轻拍了几下手。

王主任最后说道:“此事到此为止!希望各位老师引以为戒,把精力都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共同维护我们青云中学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散会!”

会议结束,老师们陆续离开。不少老师走过来,拍拍林远的肩膀,递给他一个“我们都懂”、“支持你”的眼神。陈雪老师更是首接笑着说:“林老师,身正不怕影子斜,干得漂亮!”

林远一一谢过,心里谈不上多么扬眉吐气的,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以及一丝对人性复杂的淡淡无奈。

回到办公室,他看着窗外依旧热闹的校园,阳光正好。

谣言如同阳光下的冰雪,己然消融。但经此一役,他感觉自己仿佛又镀上了一层无形的盔甲。

只是,这盔甲是更坚韧了,还是更沉重了?

他摇了摇头,甩开这些无谓的思绪,目光落在桌面上那份关于“教学常规抽查”的通知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