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代入角色,争论得不亦乐乎。一个扮演农民的学生甚至激动地站上了椅子,被林远及时劝了下来。
评委席上传来压抑的笑声。林远看到那位最严肃的女评委嘴角微微上扬。
课程接近尾声,林远进行总结提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读懂了《沟洫志》,更体会到了古代工程背后的智慧。古今对比,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人类面对自然挑战时的勇气和智慧。”
他播放了一段现代“海绵城市”建设的视频,与开头的内涝画面形成鲜明对比。
“课后思考:如果你是现代城市的设计师,会从古代水利工程中汲取哪些智慧?”
下课铃适时响起。林远长舒一口气,感觉自己像是跑完了一场马拉松。
令他意外的是,学生们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围了上来:
“老师,下节课还能这么上吗?”“那个积木能再让我们玩会儿吗?”“老师你是教语文还是教工程的啊?”
评委们也开始交谈,不再是窃窃私语,而是热烈的讨论。林远听到只言片语:“创新性很强。。。”“学生参与度很高。。。”“语文课的边界拓展。。。”
收拾教具时,那位最严肃的女评委走过来:“林老师,你的课很有创意。不过我有一个问题:这样的设计在日常教学中可行吗?毕竟不是每个学校都有这些教具。”
林远笑了笑,从口袋里掏出一支粉笔:“您说得对。其实没有积木和沙盒,用粉笔画图也能达到类似效果。重要的是教学理念,不是教具。”
女评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第一次露出了笑容:“有道理。你很懂得因地制宜。”
走出教室时,林远感觉脚步轻快了许多。不管结果如何,他至少展现了自己想展现的东西。
在走廊上,他遇到了一位刚才听课的老师:“林老师,你的课太有意思了!我都听入迷了,完全忘了是来比赛的。”
林远谦虚地笑笑,心里却乐开了花。
回到休息室,其他老师都好奇地看过来。刘老师也在其中,表情复杂:“听说你用了积木上课?”
“是啊,”林远轻松地说,“效果还不错。”
“评委能接受吗?”一个老师担心地问。“不知道,”林远实话实说,“但至少学生们很喜欢。”
他拿出手机,看到班级群里己经炸锅了。不知怎么的,他上课的照片己经流传出去,虽然拍得模糊,但能看出课堂气氛很活跃。
李浩:“老林牛逼!用积木上语文课!”吴明:“根据图片分析,老师使用的是项目式学习(PBL)和游戏化教学的混合模式。”陈小雨:“老师好帅!我也想玩积木!”张晓:“老师什么时候回来给我们上也这么上课啊?”
林远看着这些消息,忍不住笑了。他回复了一句:“明天就回去上课,带你们玩点更有趣的。”
放下手机,他长长地舒了口气。
无论比赛结果如何,这一刻,他觉得自己己经赢了。
赢回了教学的乐趣,赢回了创新的勇气,更重要的是——赢回了那群可爱学生的期待和热情。
窗外,阳光正好。林远眯起眼睛,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
接下来,就是等待结果的时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