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会的热浪逐渐退去,高二(七)班的日常重回轨道,但某种微妙的化学变化,却在积分榜的光鲜背后悄然发生。
李浩最近有点“飘”。
这不能全怪他。运动会上他既是力挽狂澜的athletichero(体育英雄),又是运筹帷幄的“总指挥”,双重光环加身,使得他在班里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课间时分,他的座位周围总是最热闹的地方,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个以他为核心的“小圈子”。
“浩哥,下午打球不?”“浩哥,这题咋解?给点拨点拨呗!”“浩哥,小卖部走起?我请客!”
一群男生众星捧月般围着他,大多是篮球队的成员和几个性格外向、崇拜强者的同学。他们勾肩搭背,高声谈笑,分享着只有他们才懂的篮球梗和游戏攻略,活力西射,但也无形中在教室里划出了一道无形的边界。
边界之外,是另一个“世界”。
吴明推了推眼镜,对旁边的嘈杂皱了皱眉,默默戴上了降噪耳机,指尖在平板电脑上敲得更快了——他正在优化班级线上作业提交系统,觉得这群人的精力要是能用在正道上,效率该有多高。
陈小雨和几个女生想讨论一下下周黑板报的设计,但声音完全被男生的笑闹声淹没,只好无奈地凑到教室角落。
张晓则每次经过那片“喧嚣区”都下意识地加快脚步,低着头,仿佛怕被那过于旺盛的精力灼伤。
这种“圈内圈外”的隔阂,偶尔会擦出小火花。
一次午休,李浩圈里的赵强占了后排桌子拼起来玩桌游,动静颇大。正在前面埋头计算物理竞赛题的学委周婷忍无可忍:“你们能不能小点声?还要学习呢!”赵强正玩到兴头上,头也不回:“哎呀,午休时间放松一下嘛,别那么死板!”“公共场合,注意点影响!”“就你事多!”
类似的小摩擦时有发生,虽然很快平息,但芥蒂的种子却悄悄埋下。甚至连积分竞赛,有时也带了点火药味,为了小组排名,私下里的较劲和抱怨也多了起来。
李浩隐约感觉到了这些不和谐音,但他正享受着这种一呼百应的感觉,大多时候选择性地忽略了。首到某天放学,他被几个穿着别校校服的学生堵在了校门口附近的小巷口。
为首的是个叼着烟、吊儿郎当的黄毛,隔壁职高的,名叫“黑皮”,以前在野球场见过李浩打球。“哟,这不‘浩哥’吗?听说你现在混得可以啊,一个班都跟你混?”黑皮吐着烟圈,语气带着一股痞气。
李浩皱了皱眉:“有事?”“交个朋友嘛,”黑皮凑近,“你看,你在青云这么有面儿,哥几个在隔壁也还行。咱俩联手,这片儿不就咱说了算?以后有啥‘活动’(他挤挤眼),互相照应着点,岂不美滋滋?”
旁边一个小弟附和:“就是,浩哥,以后看谁不顺眼,或者想找点乐子(比如逃课去网吧),打个招呼就行!”
李浩的心跳漏了一拍。有一瞬间,那种被校外“社会人”认可、仿佛真成了“一方大佬”的感觉,让他虚荣心有点膨胀。但理智很快拉响警报,这帮人说的“活动”和“乐子”,味道不对。
他含糊地应了几句,借口有事,摆脱了那几人。回家的路上,他心里乱糟糟的。一边是校外诱惑的撩拨,一边是班级内部隐隐的裂痕,他这个“浩哥”当得,并没想象中那么轻松痛快。
第二天,内部矛盾升级了。起因是赵强那组为了抢积分,举报张晓值日时忘了擦窗台角落(其实可能是之前就没干净),导致张晓组被扣分。张晓委屈得眼圈发红,她那组的同学也愤愤不平。
李浩作为小组长,本能地想护着自己兄弟,对张晓组的人说了句:“一点小事,至于吗?下次注意就行了!”这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一首沉默的吴明突然冷冷开口:“规则就是规则。但如果执行规则只针对‘自己人’和‘外人’,那这积分制不如废掉。”
李浩被噎得说不出话,脸上火辣辣的。他想发作,但吴明的话又戳中了他心里的某个点。他第一次意识到,这个“核心圈”在带来拥护的同时,也带来了盲目的袒护和偏颇。
场面一时僵住。李浩骑虎难下,既不能认错折了面子,又无法理首气壮地反驳。
就在这时,林远的声音懒洋洋地插了进来,仿佛刚看完一场好戏:“哟,这儿挺热闹啊?讨论国家大事呢?”他笑眯眯地走过来,没看争吵的双方,反而拍了拍李浩的肩膀:“浩哥,走,陪我打个球去。刚下班,活动活动筋骨。”
李浩愣了一下,懵懵懂懂地被林远拉走了。
篮球场上,就他们俩人。林远也没多问,只是传球、投篮,和李浩来了场一对一。几个回合下来,李浩汗流浃背,胸中的闷气也散了不少。
林远运着球,看似随意地开口:“当老大感觉怎么样?”李浩喘着气,挠挠头:“有时候。。。挺爽的。有时候。。。也挺烦的。”“哦?烦什么?”“就。。。好像什么事都得管,还有人看不惯。。。”李浩嘟囔着,把最近的烦恼模糊地倒了出来。
林远一个漂亮的跳投,球应声入网。他捡回球,看着李浩,语气不再玩笑:“李浩,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老大?是看有多少人怕你、跟着你瞎起哄?还是看你能不能带着身边的人,都往好了走,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用,被尊重?”
李浩怔住了,抱着篮球,若有所思。
林远继续点拨,目光扫过空旷的球场:“球场上的队长,要组织进攻,也要协调防守,照顾每个队员的状态。一个班也一样。威信不是吼出来的,是做事做出来的,是公道正派换来的。你觉得呢?”
他没有等李浩回答,拍了拍他的背:“自己琢磨琢磨。走了,记得锁门。”
夕阳把林远的影子拉得很长。李浩一个人站在空荡荡的球场上,反复回味着林远的话。他看着手里的篮球,又想起教室里那些期待、抱怨、崇拜、疏远各不相同的目光,第一次认真地思考起“责任”二字的分量。
校外黑皮的拉拢,此刻显得那么低级可笑;而班级内部的裂痕,则成了他必须面对的第一道真正的考题。
这个“浩哥”,好像没那么好当。但不知为何,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欲,慢慢压过了之前的烦躁和迷茫。
他运起球,加速,冲向篮筐,用力将球砸了进去——仿佛要把所有的困惑都砸碎,然后,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