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炸案残留的奇特金属片,像一根刺,扎在孟西洲心头。但现在,他必须把主要精力放在更紧迫的“烛龙”项目上!与“创世纪”的会面近在眼前,他手里必须攥着点硬货,哪怕只是理论上的希望!
他立刻下令,将集团旗下所有与新材料、电化学相关的技术力量,全部集中起来,成立一个独立的、高度保密的“特别项目组”,对外代号“夸父”,寓意追赶太阳,与时间赛跑!项目核心,就是基于那份“古纹路+纳米技术”的理论,研发新型电极材料。
孟西洲亲自担任项目总负责人,梁工为技术总监。项目组的总部,设在了西洲集团在栾城郊区秘密购置的一个废弃小农机厂里。这里远离市区,围墙高大,经过赵刚带人连夜改造,安装了最先进的(97年标准)防盗报警系统和简单的信号屏蔽装置,俨然一个小型秘密基地。
研发条件极其艰苦。九十年代末,纳米技术在国内还处于概念阶段,相关的设备、原料、甚至专业人才都极度匮乏。梁工带着几个骨干,几乎是白手起家。
*设备难题:需要的高真空镀膜机、激光刻蚀设备国内根本没有成熟产品,只能通过香港的渠道,高价从德国和日本进口二手的、甚至是实验室淘汰的旧设备,运回来还得自己调试、改装。一台设备动不动就出故障,维修手册都是德文或日文,看得人头大。
*材料难题:高纯度的特种碳源、金属靶材需要进口,审批流程漫长,还经常被卡脖子。孟西洲不得不动用各种关系,甚至通过一些灰色渠道搞货。
*人才难题:懂纳米的人凤毛麟角。梁工凭着老关系,从几个高校和研究所“借”来了几个正在读相关方向的博士生和年轻讲师,签了严格的保密协议,许以重金,但这些人理论强,实践经验几乎为零。
最大的挑战,还是来自技术本身——如何将帛书上那些玄奥的符文,精确地复刻到纳米尺度?
孟西洲几乎住在了基地里。他白天和梁工团队一起泡在实验室,晚上就独自关在办公室,对着帛书的拓片和昆仑资料苦思冥想。他尝试动用金手指去“感知”那些符文,但金手指对这类抽象信息似乎作用有限,只能给出一些极其模糊的提示,比如【能量流动趋向稳定】或【结构存在谐振动】。
但他超越时代的眼光和从昆仑资料中获得的对物质深层规律的理解,发挥了关键作用。当团队在微观结构设计上陷入僵局时,他往往能提出一些跳出当前思维框架的、看似天马行空却首指核心的建议。
比如,当团队纠结于如何用传统光刻技术复制复杂符文时,孟西洲提出:“能不能换个思路?不要想着‘雕刻’,而是想着‘生长’?利用化学自组装或者模板法,让材料自己按照能量最低的原理,形成类似的结构?”
这个想法让梁工茅塞顿开!团队立刻转向研究利用胶体晶体模板和电化学沉积相结合的方法,尝试让金属氧化物在纳米多孔模板内“生长”出具有特定周期性结构的薄膜。虽然过程依旧艰难,但总算找到了一条可行的技术路径。
研发工作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室里灯火通明,弥漫着化学试剂的味道和机器运转的嗡鸣。每个人眼里都布满血丝,但都憋着一股劲,要在“创世纪”带来的巨大压力下,闯出一条生路!
孟西洲更是心力交瘁。他不仅要盯研发进度,还要应对集团日常事务,更要准备即将到来的、与“创世纪”代表的凶险会面。他感觉自己在同时下三盘棋,每一盘都输不起。
高压之下,进展缓慢却坚定地推进着。经过无数次失败,团队终于首次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了那种利用自组装方法制备的、具有类似符文周期性起伏的纳米结构薄膜!虽然结构还很粗糙,重复性也差,但这无疑是零的突破!整个实验室都沸腾了!
然而,就在大家士气高涨,准备一鼓作气优化工艺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那是一个深夜,项目组正在对一批新制备的样品进行关键的电化学性能测试。这种测试需要在充满易燃有机电解液的手套箱中进行,操作要求极高。
一名年轻的博士生(叫小李)在更换样品时,可能因为连续熬夜导致精神恍惚,操作失误,手套箱的密封圈没有完全压实。当他启动测试程序,施加电流的一瞬间,一丝微小的电弧在手套箱内闪过!
“噼啪!”
一声轻微的爆响!紧接着,手套箱内残留的微量氧气与挥发的有机溶剂蒸汽接触电弧,瞬间发生了闪燃!
“轰!”
虽然爆炸规模不大,但火焰瞬间吞没了手套箱内部,并引燃了周围堆放的部分纸质资料和塑料器皿!刺鼻的浓烟立刻弥漫了整个实验室!
“着火啦!快救火!”不知谁喊了一声!
实验室里顿时乱作一团!人们惊慌失措地寻找灭火器。小李离得最近,手臂和脸部被灼热的气浪烫伤,发出一声惨叫倒地!离得稍近的梁工也被热浪掀了一个跟头,额头磕在实验台上,鲜血首流!
孟西洲当时正在隔壁房间分析数据,听到爆炸声和惊呼,心脏几乎停跳!他一个箭步冲进实验室,眼前的情景让他头皮发麻!浓烟中,火光闪烁,人影慌乱!
“别慌!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切断总电源!”孟西洲强迫自己冷静,大吼着指挥!他率先抓起墙角的灭火器,冲向起火点!赵刚带着安保人员也闻讯冲了进来,迅速参与灭火和疏散。
幸好发现及时,火势很快被控制住,只烧毁了一台昂贵的手套箱和部分样品、资料。但人员伤亡无法避免:小李面部和手臂二级烧伤,梁工额头缝了五针,有轻微脑震荡,另外还有两名助手在疏散时扭伤了脚。
救护车呼啸而来,将伤员送往医院。原本充满希望的实验室,此刻一片狼藉,空气中弥漫着焦糊和烟尘的味道,墙壁被熏黑,设备残骸散落一地。幸免于难的研究人员们惊魂未定,脸上写满了后怕和沮丧。
孟西洲站在废墟般的实验室中央,看着被抬走的伤员,闻着刺鼻的烟味,拳头攥得死死的,指甲深深陷进掌心。一股巨大的挫败感和愤怒涌上心头!
这不是意外!他几乎可以肯定!实验室的安全规程极其严格,小李平时也是个细心的人,怎么会犯这种低级错误?而且,偏偏是在取得初步进展、士气正旺的关键时刻?
是“创世纪”的暗中破坏?还是“暗星”1984号的阴招?或者是……内部有鬼?
孟西洲脸色铁青,吩咐赵刚彻底封锁现场,保护所有残留物,尤其是那台烧毁的手套箱残骸和当时的实验记录。他走到爆炸中心,强忍着刺鼻的气味,仔细观察。忽然,他的目光被手套箱残骸内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吸引——那里,似乎有一个极其微小、几乎融化的、非设备原装的金属构件残留?形状……竟然和港炸案发现的那个奇特金属片有几分相似?!一个可怕的念头闪过:难道对方己经渗透到了他的核心研发团队内部?!这次爆炸,根本不是意外,而是一次精准的警告或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