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被监视怕了,必须提前防范。
五万到十万!在97年,对这几个穷学生来说,简首是天文数字!足够他们折腾好久了!
几个年轻人激动得脸都红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跑了多少地方,吃了多少闭门羹,没想到最后愿意给他们钱的,竟然是这么一个年轻的“收废品大王”!
“孟…孟老板!您…您说的是真的?您真愿意投?”龙腾BBS的负责人,一个戴眼镜的瘦高个,声音都在发抖。
“当然真的。”孟西洲笑了笑,“但我不是做慈善。我看好的是未来的潜力。如果你们做成了,我会继续追加投资。如果失败了…就当我看走眼。”
他当场让律师(新聘请的)拟定了简单的投资协议,当场签字,当场支付了第一笔款子(每家五万)。
拿着沉甸甸的现金支票,几个年轻人激动得差点哭出来,对着孟西洲千恩万谢,保证一定好好干,绝不辜负他的信任。
送走这些未来的“潜力股”,小辉终于忍不住了:“哥!这…这就扔出去十万块?那啥论坛和搜索,听着就玄乎,能成吗?这钱不是打水漂了?”
孟西洲看着窗外,目光深邃:“成不成,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未来埋下了种子。而且…”
他顿了顿,声音压低:“你觉得,霍景明那些人,会看得懂我在干什么吗?会认为这种‘虚无缥缈’的投资有威胁吗?”
小辉一愣,若有所思。
孟西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用这种看似“瞎胡闹”的投资,麻痹对方,同时悄悄布局真正的未来!
接下来的日子,孟西洲一边继续疯狂学习经济管理知识,处理公司日常和工艺品厂越来越红火的业务,一边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寻找和接触早期的互联网项目。
他又陆续投了几家:一个做中文排版软件的、一个想做电子邮局的、甚至还有一个在中关村倒腾电脑配件、梦想着未来能搞出国产电脑的品牌的小团队…投资额都不大,几万十几万不等,在他庞大的资产中如同洒洒水。
这些投资,在栾城和省城的商圈里传开,成了不少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听说了吗?孟委员钱多得烧手,开始瞎投资了!”
“投啥?计算机?网络?那玩意儿能干啥?能收废品还是能鉴宝?”
“年轻人啊,还是太飘了!有几个钱就不知道姓啥了!”
“我看他是政协委员当膨胀了,尽搞些虚头巴脑的面子工程!”
连钱主任都特意打电话来,委婉地提醒他投资要谨慎,注意影响。
孟西洲一概一笑置之,不予解释。他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所有人都觉得他“不务正业”,让霍景明那边放松警惕。
然而,就在他暗自为自己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感到一丝得意时,一个意外的访客,再次将他拉回冰冷的现实。
这天下午,一个穿着邮政制服、戴着帽子的邮递员,骑着绿色的自行车,停在了西洲艺廊门口。
“孟西洲先生吗?有您的国际挂号信,从香港寄来的。”邮递员递上一个厚厚的牛皮纸信封。
孟西洲心里咯噔一下,签收后,立刻回到里屋,拆开信封。
里面没有信纸,只有一叠彩色照片。
照片拍的,是他在省城大学蹭课、在图书馆查资料、甚至和那几个互联网创业团队见面交谈时的场景!角度刁钻,画面清晰!
最后一张照片,是在夜里,模糊地拍到了他香港那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英文科技网站的界面!
照片背面,用红色的打印机打着一行冰冷的小字:
“孟委员很好学,兴趣也很广泛。但有些东西,碰了,容易烫手。老板问,什么时候可以见面聊聊?”
孟西洲看着这些照片,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浑身血液几乎冻结!
他们…他们不仅知道!而且看得一清二楚!连他偷偷上网查资料都知道!
互联网…他们也懂?!或者说,他们警惕一切他试图接触的新东西!
自以为是的“暗度陈仓”,在对方眼里,或许根本就是个透明的小把戏!
巨大的恐惧和绝望,瞬间将他吞没。
暗中投资互联网萌芽,试图布局未来跳出棋盘!但霍景明势力立刻寄来偷拍照片,警告他“有些东西碰了烫手”!连最前沿的动向都被严密监控!自以为是的妙计,在对方眼中如同透明!绝望笼罩之下,“老板”终于要求当面见面!是最后的通牒?还是图穷匕见的鸿门宴?孟西洲被逼到悬崖边缘,无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