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金那通电话里不咸不淡的反应,像一根细小的鱼刺,卡在孟西洲喉咙里,咽不下去,吐不出来,难受得紧。
南宋官窑盏的惊喜,都没能完全冲散那股子不安。对方好像早知道会有检查,甚至…可能早知道他能“因祸得福”?这种一切尽在他人掌握的感觉,让孟西洲后脊梁一阵阵发凉。
风暴看似过去,水面暂时平静,但水底下到底藏着什么玩意儿,谁也不知道。孟西洲心里清楚,这次能侥幸过关,全靠运气好,提前藏起了模具,又碰巧发现了官窑盏转移视线。下次呢?还能有这么好的运气吗?
靠运气吃饭,死路一条!必须得有点真东西,得把根基打牢!
他把公司核心的几个人——赵亮、小辉、大壮叫到跟前。几个人脸上还带着点官窑盏带来的兴奋,但也掩不住之前的惊吓和疲惫。
“兄弟们,”孟西洲目光扫过几人,语气沉静,“这次的事儿,是个警钟。咱们之前路子太野,光顾着埋头捡漏赚钱,很多地方不成章法。让人一举报,差点就翻了船。这样不行!”
他敲了敲桌子:“外面风大雨大,不知道啥时候又来一遭。咱们不能光指望运气,得自己硬起来!从今天起,业务可以稍微缓一缓,但内部管理,必须给我支棱起来!咱们得苦练内功,把制度规矩立起来!”
几个人面面相觑,有点懵。制度?规矩?这词儿对他们这帮收废品、搞捡漏起家的野路子来说,有点太遥远了。
“洲哥…啥制度啊?咱这不就是收东西卖东西吗?”小辉挠挠头。
“屁话!”孟西洲瞪了他一眼,“收东西怎么收?多少钱收?谁去收?谁鉴定?怎么定价?东西收回来怎么入库?怎么保管?怎么记录?卖出去了怎么记账?钱怎么管?出了问题找谁?这一套都得有规矩!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一拍脑袋就干,满脑子糊涂账!”
他越说越觉得这事刻不容缓。以前小打小闹还行,现在摊子铺开了,又惹上了不明不白的麻烦,再没个规矩,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亮子!”他看向最稳重的赵亮,“你心思细,做事稳当。你牵头,把咱们现在所有的业务流程,从收货、鉴定、议价、付款、运输、入库、保管、销售、回款…每一个环节,都给我捋清楚!写成条文!该谁负责就谁负责,签字画押,出了事按规矩办!”
赵亮神色一凛,立刻点头:“明白了,洲哥!我这就弄!”
“辉子!”他又看向小辉,“你脑子活,嘴皮子利索。你去跑跑图书馆、书店,还有省城的新华书店,买书!啥书?企业管理、财务制度、仓库管理、甚至…文物保护法的书!都给我买回来!再打听打听,现在那些正规的信托商店、文物商店是咋运作的?咱们照猫画虎,结合咱们的情况,弄一套咱们自己的章程出来!”
小辉一听不是让他坐班写条文,而是出去跑腿打听,立马来了精神:“好嘞洲哥!保证完成任务!肯定给您打听的明明白白的!”
“大壮!”最后他看向憨厚的大壮,“你是管仓库的,库房是咱们的命根子!以前东西乱堆乱放,账目不清不楚,必须改!你配合亮子,把所有库存货物,不管值钱不值钱,全部重新盘点!登记造册!编号、名称、年代、来源、收购价、预估市价、存放位置…越详细越好!以后东西进出,必须严格登记,谁经手谁负责!少个钉子我都找你!”
大壮一拍胸脯:“洲哥放心!库房交给我,绝对出不了岔子!”
任务分派下去,几个人立刻动了起来。
公司里原本有些散漫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而有序。
赵亮找来了厚厚的笔记本和复写纸(97年电脑还不普及),开始一条一条地梳理流程。遇到不懂的,就拉着孟西洲一起商量。收货怎么验看?不同品类谁来看?意见不一致听谁的?定金付多少?尾款什么时候结?运输途中损坏算谁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很多都是之前没想到的。
小辉跑遍了栾城和省城的书店,还真抱回来一大摞书,什么《小型企业管理》、《会计基础》、《仓储管理入门》,甚至还有一本《文物藏品保管手册》。他一边看一边咂舌:“洲哥,这规矩也太多了吧…”但还是硬着头皮啃,然后把觉得有用的地方划出来,交给赵亮参考。
大壮则泡在了库房里,带着两个临时找来帮忙的小工,开始浩大的盘点工程。一件件东西搬出来,擦拭干净,核对标签,测量尺寸,估算价值,然后重新编号登记,安排到划定的区域摆放整齐。活儿又累又繁琐,但大壮干得一丝不苟,汗流浃背也毫无怨言。
孟西洲自己也没闲着。他亲自操刀,设计了几张简单的表格——《货物收购审批单》、《入库验收单》、《库房物品清单》、《销售出库单》。表格虽然粗糙,但项目清晰,谁收货、谁鉴定、谁付款、谁入库、谁保管,白纸黑字,责任分明。
他还制定了一套简单的薪酬和激励方案。基本工资+绩效奖金。绩效不仅看收购和销售利润,还把库房管理、学习表现、流程执行都纳入了考核范围。干得好,奖金丰厚;出了问题,扣钱没商量;造成重大损失的,甚至要追责。
这套东西一拿出来,赵亮、小辉几个都瞪大了眼睛。他们以前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也没个标准,全凭孟西洲一句话。现在规矩明明白白摆在这里,虽然感觉有点被束缚,但也觉得更公平、更有奔头了。
“洲哥,这…这整得跟国营大厂似的…”小辉嘀咕道。
“国营厂就是规矩太多才黄的呢…”赵亮有些担忧。
孟西洲一摆手:“屁!国营厂黄是吃大锅饭、人浮于事!咱们这是目标明确,奖罚分明!要想长远发展,做大做强,没规矩不行!都给我打起精神来,好好学,好好干!”
制度初步建立,关键是落实。开始大家都不太习惯,总觉得束手束脚。填个单子嫌麻烦,盘个库觉得累赘。但孟西洲在这事上毫不含糊,亲自盯着,谁没按流程来,当场就批,该扣钱扣钱,一点情面不讲。
几次下来,大家渐渐习惯了,发现按规矩办事虽然麻烦点,但确实减少了扯皮和差错,责任清晰了,效率反而慢慢提上来了。
内部学习会也坚持每周开。孟西洲把那只南宋官窑盏和新发现的钧窑瓷片、《本草图谱》散页都拿出来当教材,让大家轮流看,谈看法,然后再由他讲解要点,分析市场价值。甚至他还让小辉去旧货市场淘换了一些高仿品和普品,混在一起让大家练习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