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醉酒穿越的 > 第245章 媒体采访暗藏锋芒(第1页)

第245章 媒体采访暗藏锋芒(第1页)

照片背面那几行几乎难以辨认的、用极细笔尖草草划下的字迹,像黑暗中透出的一丝微光,瞬间攫住了孟西洲几乎被恐惧冻结的心神。

他颤抖着将照片凑到眼前,借着窗外透进来的光线,屏住呼吸仔细辨认。

那确实是一个地址!不是栾城的地址,而是省城的!一个他有些印象、但一时想不起具体是哪里的路名和门牌号!后面还跟着一个时间,不是今天下午省博之约的时间,而是……明天上午九点!

这是什么意思?!是陷阱?是对方设下的另一个圈套?还是……某种提示?甚至是……某种警告或者求助信号?毕竟这字迹潦草隐蔽,不像是正式的通知,更像是偷偷留下的!

无数疑问瞬间冲淡了部分恐惧,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极度困惑和强烈的好奇。对方内部难道不是铁板一块?有人想害他,也有人想……帮他?或者利用他?

这突如其来的发现,像一团更浓的迷雾,笼罩在己经足够凶险的省博之约上。但他没有时间细想了,省博之约的时间快到了。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将照片和那张充满威胁的信纸小心地收进贴身的暗袋,和那块丝绸残片放在一起。无论这是陷阱还是提示,眼下最重要的,是先应付过去下午的省博死局。

他深吸几口气,努力平复狂跳的心脏和发软的手脚,站起身,准备出发。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又被敲响了。

孟西洲心里一咯噔,神经瞬间再次绷紧!又是谁?!

王姐推门进来,脸上带着一种与当前紧张气氛格格不入的、略带兴奋的表情:“孟老板,外面来了两个人,说是省城《经济前沿》杂志社的记者,想采访您!”

记者?《经济前沿》?孟西洲愣了一下。这本杂志他有点印象,是省里一份挺有分量的财经类刊物,主要报道改革开放中的企业和企业家。他们怎么会找到自己这个“收废品”的头上来?

瞬间的疑惑过后,孟西洲脑子里猛地闪过一个念头:机会!这或许是一个机会!

他现在深陷重围,强敌环伺,对方能用各种阴损手段对付他,甚至威胁他的律师家人,就是因为他势单力薄,名声不显,出了事也没人在意。但如果……如果能借助媒体的力量,哪怕只是发出一点声音,提升一点知名度,是不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某种保护?让对手不敢那么肆无忌惮?

而且,这也是一个正面宣传“西洲”品牌的好机会!正好对冲那本盗版图册带来的负面影响!

但……风险也同样巨大!对方能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这记者突然来访,是真的巧合,还是对手安排的又一重戏码?想在媒体面前给他下套?套他的话?或者套出他捡漏的秘密?

去,还是不去?

孟西洲心念电转,短短几秒钟内权衡利弊。最终,他一咬牙:去!但必须万分谨慎!

“请他们到会议室稍坐,我马上就来。”孟西洲对王姐吩咐道,同时快速走到洗手间,用冷水狠狠洗了把脸,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整理了一下衣着,努力让苍白的脸色看起来正常一些。

走进简陋的会议室,里面坐着一男一女。男的西十多岁,戴着眼镜,穿着西装,看起来沉稳干练;女的二十出头,扎着马尾,拿着笔记本和录音笔,充满朝气。

“孟总您好!冒昧打扰!”中年男子起身,热情地伸出手,“我是《经济前沿》的记者刘建明,这位是我的同事小林。我们杂志最近在做一期关于‘下岗再就业典型’和‘新兴行业探索’的专题报道,听说了您和您的‘西洲公司’的事迹,非常感兴趣,特地来拜访学习!”

下岗再就业典型?新兴行业?孟西洲心里松了口气,至少这个由头听起来还算正面。他客气地和两人握手:“刘记者,林记者,你们好。欢迎欢迎,我们这就是个小公司,刚起步,没什么值得报道的。”

“孟总您太谦虚了!”刘记者笑道,“我们从省城工商联和一些收藏界朋友那里都听说了,您眼光独到,把再生资源回收做出了新花样,甚至带动了本地一部分人就业,这很有代表性啊!”

谈话在一种看似轻松的氛围中开始。刘记者很专业,问题主要围绕公司创立初衷、经营模式、对下岗再就业的看法、对行业未来的展望等宏观层面。小林记者则负责记录和偶尔补充提问。

孟西洲打起十二分精神,回答得非常谨慎。他绝口不提具体捡漏细节、藏品来源、巨额利润以及任何可能涉及灰色地带的操作,重点强调“规范经营”、“诚信为本”、“变废为宝”、“解决就业”、“传播收藏文化”等光明正大的主题。他甚至有意无意地提到了刚刚遭遇的“盗版图册”事件(隐去威胁部分),表达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和无奈。

他的谈吐清晰,逻辑分明,既表现出了与年龄不符的成熟稳重,又适当流露出创业青年的激情和理想,听起来真诚又可信。

刘记者频频点头,似乎很满意。小林记者也飞快地记录着。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