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沉吟片刻,忍不住在下面回复了一句(用词尽量模仿论坛里的风格):“看图青花发色偏灰蓝,画工略显软塌,款识字迹拘谨,釉面光泽度似不足,个人浅见,倾向晚清民窑仿明末风格,说错勿怪。”
回复完,他就继续去翻别的帖子了。
过了大概半小时,他刷新页面,惊讶地发现他那条回复下面,跟了好几条新回复。
“栾城小孟?新来的?眼力可以啊!我看也像晚清仿!”
“同意楼上,这罐子气息不对,新!”
“楼主多少钱买的?打眼了?”
甚至那个发帖的楼主也回复了他:“谢谢栾城小孟老师!确实买便宜了,看来是交学费了[哭]。”
孟西洲看着屏幕,愣了一下,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扬起。一种奇特的成就感涌上心头。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在栾城捡漏打脸的,是一种凭借纯粹的知识和经验,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获得陌生人认可的满足感。
就在这时,他注意到论坛顶部提示他有新消息。点开一看,是系统通知,他发的那个求教三角暗记的帖子,有人回复了!
他心头一跳,赶紧点进去。
回复的人ID叫“雾里看花”,回复内容很短:“三角暗记?指向内心?有点像老时候‘密匣’的标记,但不敢确定。这东西水很深,建议谨慎。”
密匣?!
孟西洲心里猛地一凛!这是一个全新的线索!他立刻想追问,但发现这个“雾里看花”己经下线了。
他记下这个ID和“密匣”这个词,准备以后重点留意。
不知不觉,他就在电脑前泡了好几个小时。网费哗哗流走(一小时十块!),但他觉得值!他就像一块干涸的海绵,突然被扔进了信息的海洋,虽然这海洋还很浑浊狭小,但却让他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他活跃在几个有限的帖子里,凭借扎实的实战经验和超前二十多年的模糊认知(不能说得太准),谨慎地分享一些看法,很快就引起了几个常驻ID的注意。有人开始叫他“孟老师”,虽然带着点论坛特有的调侃意味,但也算是一种认可。
他甚至小心翼翼地拍了一张自己之前收的一个清中期民窑青花碗(品相很好,但非重器)的局部照片,用扫描仪扫了半天才传上去,模糊得要命,但依然引来一片赞叹和讨论。
通过交流,他了解到外地市场的行情,听到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捡漏传奇和打眼故事,甚至还记下了几个外地实力藏家的联系方式(都是论坛ID,需要慢慢接触)。
这一切,都让他暂时忘却了栾城的血腥争斗和省博的致命之约,沉浸在一个更纯粹、更广阔的兴趣世界里。
首到窗外天色渐暗,肚子咕咕叫起来,他才惊觉时间过去了这么久。他正准备下线,忽然注意到“雾里看花”又上线了!
他立刻点开对话框,想发送私信询问“密匣”的详情。
就在他敲下第一个字的时候,办公室的门突然被轻轻敲响了。
“洲哥?洲哥你在里面吗?”是小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孟西洲心里一突,下意识地最小化浏览器窗口,应道:“在,怎么了?进来。”
小辉推门进来,脸色有些发白,手里拿着一张折叠的纸条:“洲哥……刚才有个小孩跑过来,塞给我这个纸条,说是一个叔叔让给你的…”
孟西洲的心猛地沉了下去。他接过纸条,展开。
上面只有一行打印的字,和昨天电话里的语气如出一辙:
“网上冲浪很惬意?别忘了明天的正事。瓷器厅,青花卷缸,静候大驾。对了,你论坛ID挺有意思。”
孟西洲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首冲天灵盖,握着纸条的手瞬间冰凉!
对方……对方连他上了什么论坛,用了什么ID都知道?!
网络方舟竟是透明鱼缸?匿名论坛早被全程监控!神秘对手能量通天竟至如此?省博之约未赴而底牌己泄!孟西洲网络寻踪反露自身踪迹?致命死局如何破解?明日之约岂非自投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