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西洲被噎了一下,这才意识到自己太心急了。他连忙比划着解释:“不是,就是计算机,电脑,连到那个……国际信息网络…”
妇女更茫然了,摇摇头:“没那玩意儿。街口好像新开了个叫什么……‘网吧’的小门脸,听说里面有几台电脑,小年轻跑去玩,死贵死贵的,一小时要十块钱呢!谁去啊?”
网吧!对!网吧!
孟西洲道了声谢,几乎是小跑着冲向街口。果然,在一个理发店和杂货铺中间,找到一个窄窄的门面,门口挂着一个手写的牌子——“新世纪网吧”,下面还歪歪扭扭地写着“国际互联网接入”。
推门进去,一股烟味和汗味混合的浑浊空气扑面而来。屋里很暗,只有几台大屁股电脑屏幕闪着幽幽的光,两个穿着校服的半大孩子正笨拙地移动着鼠标,屏幕上是最原始的Windows界面,运行着不知名的本地小游戏。
老板是个叼着烟的青年,瞥了孟西洲一眼:“上网?十块一小时,押金五十。”
真黑!97年工人月薪才几百块!但孟西洲毫不犹豫地掏钱。老板熟练地在一台空机子上操作了一番,机箱里传来一阵“嘀嘀嘀……滋啦…”的拨号音,声音刺耳又漫长。
好不容易连接成功,浏览器缓缓打开,默认主页是瀛海威的页面,设计粗糙,图片加载慢得令人发指。
孟西洲深吸一口气,颤抖着手指,开始在简陋的搜索框和网址栏里,尝试输入他能想到的一切关键词:栾城、古玩、聚古斋、赵山河、刘老板、协会、加密信函、三角标记……
结果要么是“找不到该网页”,要么就是一些毫不相关的过时新闻。网络上的信息少得可怜,而且杂乱无章,根本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巨大的失望涌上心头。是啊,太天真了!97年的互联网,还是个蹒跚学步的婴儿,怎么可能有他需要的信息?
他颓然地靠在塑料椅子上,看着屏幕上缓慢闪烁的光标,感觉自己像个傻子。
但就在他准备放弃的时候,目光无意中扫过浏览器角落的一个小链接——“新闻组”。他记得这好像是早期互联网用户交流信息的地方。
他尝试着点了进去,里面是各种乱七八糟的分组讨论。他胡乱地翻看着,大多是技术讨论、闲聊天。突然,一个不起眼的讨论组名字吸引了他的注意——“历史·考证·杂项”。
鬼使神差地,他点了进去。里面的帖子更少,更新很慢。他漫无目的地翻着,突然,一个没有标题、只有一串数字和字母组合的帖子引起了他的注意。发帖时间是一周前。
帖子的内容很短,用的是半文不白的句子,像是在询问什么:
“求教方家:近见一旧物,丝绸质,有三角暗记,疑与战时通信有关,惜残破难辨。不知可有同好知悉此类旧事?或指点可解密之处?盼复。”
孟西洲的呼吸骤然停止!眼睛死死盯住屏幕,瞳孔猛地收缩!
三角暗记!丝绸质!战时通信!解密!
这……这说的难道就是……
绝境之中竟遇网络知音?!神秘帖子首指加密残片核心秘密!发帖人是谁?是陷阱还是转机?虚无缥缈的网络世界能否成为破局关键?孟西洲该如何联系这位神秘人?对方是敌是友?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新的线索将引向更深的迷雾还是最终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