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醉酒穿越的 > 第215章 学府扬名暗流涌动(第2页)

第215章 学府扬名暗流涌动(第2页)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叫孟西洲,是个收废品的。”

开场白一出,台下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好奇地看着他。

“今天站在这儿,我心里特别虚。在座的各位都是学问家,我就是个在破烂堆里扒食的。”他自嘲地笑了笑,语气变得诚恳,“但钱馆长和系里的领导给我这个机会,我就厚着脸皮,跟大家聊聊我这大半年在废品堆里看到的一些东西,一些……可能被我们随手扔掉,但其实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宝贝’。”

他没有用任何高深术语,就从自己收废品开始讲起,讲怎么发现那个青花碗,讲纺织厂废料里的工业齿轮,讲信托商店蒙尘的老家具,讲广府看到的外贸尾货……他带来的几件实物标本在讲台上一一展示,配合着幻灯片(他自己拍的照片做的),故事讲得生动有趣,鉴定要点说得深入浅出,还穿插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生活记忆和幽默自嘲。

他没有提金手指,所有判断都归结于“经验”和“细心观察”。台下的大学生和老师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惊叹和笑声。他们没想到收藏还能这么“玩”,没想到废品堆里真有黄金,更没想到这个年轻的“废品王”讲起这些来条理清晰,很有见地。

互动环节,气氛更加热烈。学生们问题很多,从“怎么判断瓷器年代”到“收废品是不是很赚钱”,五花八门。孟西洲尽量坦诚回答,遇到太专业的就谦虚地请教台下的老教授,给足了学界面子。

一位考古系的老教授提问:“孟先生,你刚才提到对工业遗产和民俗物件的重视,很有见地。你认为民间收藏在文物保护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这个问题有点大,但孟西洲早有准备。他沉吟片刻,认真答道:“教授,我觉得民间收藏首先是个‘发现者’和‘保管员’。很多散落民间的文物,官方力量一时顾及不到,我们先发现,先保护起来,避免它们被损坏、被流失。但最终,我觉得它们最好的归宿还是国家博物馆。就像我们公司,这次就无偿借展了十几件藏品给市博物馆。收藏的乐趣在于发现和研究,而不是占有。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传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这番话,说得诚恳又漂亮,既体现了格局,又暗合了主流价值观,顿时赢得了台下的一片掌声,几位老教授也频频点头,看他的眼神多了几分赞赏。

讲座结束后,王主任和几位教授又热情地邀请孟西洲参观了历史系的文物陈列室和实验室,交流了不少专业问题。孟西洲凭借金手指的信息储备和提前做的功课,应对得体,甚至还能就几件藏品的断代和工艺提出一些独到见解,让教授们更是刮目相看。

临别时,王主任握着孟西洲的手说:“孟先生真是年轻有为,实践出真知啊!以后系里有什么活动,还请多来指导交流!我们也可以合作搞些课题,比如本地的工业遗产调查什么的。”

钱馆长也笑着低声对他说:“小孟,今天这讲台一站,你这‘土专家’可就变成‘真行家’了!好事!”

回公司的路上,孟西洲心情复杂。讲座的成功和学界的认可,像一剂强心针,暂时驱散了心中的阴霾,让他多了几分底气和自信。但他知道,光环之下,危机并未远离。

果然,他刚回到办公室,电话就响了。是刘老板。

“小孟啊,听说你今天在栾大讲学?场面很热闹啊?”刘老板的声音依旧温和,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究,“真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看来周老和我,都没看错人。”

孟西洲心里一紧,对方消息太灵通了!他赶紧谦虚:“刘老板您过奖了,就是去瞎聊几句,班门弄斧…”

“呵呵,过谦了。”刘老板打断他,话锋微微一转,“对了,上次给你的那份‘小礼物’,还喜欢吧?那白玉杯的款识,有些特别之处,不知道……你研究过没有?”

白玉杯的款识?孟西洲一愣,下意识地回想。那杯子他看过,乾隆工的精品,款识是标准的“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没什么特别啊…

他忽然想起,当时金手指的信息似乎有点……有点轻微的干扰?但他当时被其高昂的价值震惊,没有深究…

难道……那杯子的款识里,也隐藏着三角符号?!

学府扬名难掩杀机西伏!刘老板突问杯底款识暗藏何玄机?白玉杯莫非也是符号载体?三天之约将至,图纸无着落,强援在何方?大学光环能否抵挡协会黑手?孟西洲身陷学术与江湖的双重漩涡,下一步是绝地反击还是任人宰割?!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