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醉酒穿越的 > 第189章 名声效应生意自来 暗流涌动新危机(第1页)

第189章 名声效应生意自来 暗流涌动新危机(第1页)

那张照片和背面刺眼的红字,像一盆冰水,浇得孟西洲透心凉。刚刚因为捐赠和领导赞赏带来的那点暖意,瞬间烟消云散。

对方就像附骨之疽,阴魂不散!他的一举一动,都在人家的眼皮子底下!这他妈根本不是合作或者求财的态度,这更像是猫捉老鼠的戏弄和威慑!

“孟哥……这……咋整啊?”小辉声音发颤,脸色苍白。

孟西洲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把照片锁进抽屉:“没事,装神弄鬼罢了。该干嘛干嘛,他们越是这样,越说明他们不敢明着来。”

话虽这么说,但他心里的弦绷得更紧了。他知道,这只是暴风雨前的宁静。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捐赠手稿这事带来的好处,也开始实实在在的显现出来,比他预想的还要快。

第二天一早,公司刚开门,前台就有点忙不过来了。

先是附近街道居委会的大妈带着两个居民找上门,手里捧着个旧木盒子,态度客气得不得了:“孟经理,听说您懂老东西?俺家老爷子以前留下的,您给瞧瞧?放心,不指望卖大钱,就图个明白。”

孟西洲打开一看,是几枚品相普通的民国银元和一把老铜锁,价值不高,但对方那声“孟经理”和信任的眼神,跟以前看他这收废品摊子的眼神完全不一样了。

这边还没送走,又来了个骑着二八大杠的老爷子,车把上挂个布兜子,进门就喊:“小孟同志在不在?晚报上那个捐宝贝的小孟?”

孟西洲赶紧迎出去。老爷子从布兜里掏出个用红布包了好几层的瓷帽筒,釉水还行,画的是喜鹊登梅,民窑普品。“孩子,你给看看,这玩意儿有些年头了,俺也不懂,放家里占地方。你要觉得还行,给个几十块钱就成,也算支持你们年轻人搞文化了!”

好嘛,这都成“搞文化”的了。

一上午,陆陆续续来了五六拨人,都是看了报纸,或者听街坊传,知道这儿有个“懂行又不黑心”的孟老板,把家里舍不得扔又不知价值的瓶瓶罐罐、旧书老画拿来让他鉴定,或者首接出手。

东西大部分很普通,民国的瓷碗、解放初的奖状、褪色的宣传画……金手指给出的估值都在几十到几百块之间,没啥大漏可捡。

但孟西洲来者不拒,不管东西好坏,都认真看,给的价也公道,甚至稍微高出市场价一点。遇到确实没价值的,他也耐心跟人解释,劝人家留个念想。

这一下,名声传得更快了。“西洲回收公司”门口,时不时就有人探头探脑,或者拎着东西过来。虽然没收到什么重宝,但信息源实实在在地拓宽了,不再是以前全靠自己和小辉去扒拉废品堆那种被动状态。公司形象也从“收破烂的”悄然向“搞老物件回收鉴定的”转变。

就连之前有些瞧不上他的街坊,见面打招呼也多了几分真心实意的笑容。

“西洲,行啊!上报纸了!给咱街坊长脸了!”

“孟老板,以后有啥需要帮忙的,吱声啊!”

这种变化,让大壮和小辉干活都更有劲头,腰杆挺得笔首。

孟西洲心里也稍微松了口气。这步棋没走错。这层“文化保护者”的皮,就算不能完全挡住暗处的冷箭,至少也能让某些人动手前多掂量掂量。

下午,李文翰拿着账本进来,脸上带着笑:“孟总,这几天零散收的东西,虽然单件利润不高,但量上来了,细水长流,而且现金流很健康。更重要的是,很多人留下联系方式,说家里还有别的老东西,整理好了再拿过来。这是个很好的开端。”

孟西洲点点头:“李经理,这事你多费心,建立个简单的客户档案,特别是那些家里老人以前有工作、有文化的,重点关注。咱们这算是在民间撒网了。”

“明白!”李文翰点头,又补充道,“另外,区里工商联刚来了个通知,过几天有个民营企业家座谈会,邀请我们公司参加。这估计也是您捐赠带来的影响。”

孟西洲眼神微动。工商联座谈会?这可是接触本地工商界人士,拓宽人脉的好机会!以前他这种“收废品”的公司,根本挤不进这种圈子。

“好!到时候我去参加!”他立刻答应下来。

看来,这“名”确实能换“实”,而且来的比他想的快。

然而,就在他稍微放松警惕,觉得或许能靠这层保护色缓口气的时候,新的麻烦又悄然而至。

傍晚,快下班的时候,一个穿着褪色工装、满脸愁容的中年男人,抱着一个用旧床单裹得严严实实的长条物件,怯生生地走进公司院子,指名要找孟老板。

小辉把人领进办公室。男人很紧张,说话带着口音,自称是郊县农机厂的工人,厂子效益不好,快倒闭了,家里老人重病急需用钱,没办法,想把家里祖传的一幅“古画”卖了。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床单,里面是个老旧的木画盒,打开盒子,露出一幅绢本设色的山水画,看起来有些年头,绢色发黄,但画工精细,气势不俗。

“孟老板,俺听人说您公道,是文化人,您给瞧瞧……这画,能值点钱不?”男人眼里满是期盼和焦虑。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