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照片像烧红的烙铁,烫得孟西洲几乎握不住。照片背面那行红字,更像是一把悬在头顶的利剑,随时可能落下。
“手艺不错,下次找他修点别的。”
这他妈是赤裸裸的威胁!他们盯上了谭师傅!是想用谭师傅的安全来要挟他?还是……他们手里真有更需要修复的东西,在逼他合作?
孟西洲后背发凉,一股强烈的危机感攫住了他。对方像一张无形的网,越收越紧,不仅盯着他,连他接触过的人都不放过!这种被完全看透、无处遁形的感觉,太糟糕了!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慌没用,越是这样,越不能乱。对方在暗处,手段阴狠,硬碰硬肯定吃亏。得想办法破局,至少,得让对方有所顾忌,不能这么肆无忌惮。
他的目光扫过办公室,最后落在那个刚从老宅收来的紫檀木文具盒上。盒子里除了那些价值不菲的字画,还有一样东西——那本压在箱底、毫不起眼的旧书。
当时他的注意力都被字画和那张神秘的绢布草图吸引了,对这本书只是随手用金手指扫了一下:
【名称:清末栾城风物志手稿】
【作者:本地落第秀才】
【年代:清光绪】
【市场价值:3000-5000元(对地方文史研究有价值)】
【未来升值潜力:低】
一本记录本地风土人情的清末手稿,有一定史料价值,但经济价值远不如那些字画。当时他觉得这东西有点鸡肋,卖不了大钱,自己留着也没啥用。
但现在……孟西洲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这东西,或许能换个方式“变现”!
他立刻抓起电话,拨通了栾城市文化馆的号码。几经转接,终于找到了一位负责地方文献收集的老同志。
“您好,是文化馆吗?我姓孟,是这么个情况,我偶然得到一本清末的老手稿,是关于咱们栾城本地风土人情的,作者好像是个姓王的秀才…”孟西洲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诚恳又带着点发现宝贝的兴奋,“我看着像是老东西,但又不太懂,怕放我手里糟蹋了。您看文化馆这边有没有兴趣帮忙鉴定一下?如果是真的,对研究咱们本地历史应该有点用吧?”
电话那头的老同志一听“清末”、“本地风物”、“手稿”这几个词,声音立刻提高了八度:“真的?!清末的栾城风物志?作者姓王?哎哟!这可能是王静安秀才的手稿啊!我们找了好久了!孟同志,您在哪?我们马上派人过去!不!您方便送来文化馆吗?我们这有老专家可以看!”
孟西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他爽快地答应马上送过去。
挂了电话,他小心地取出那本纸张发黄、字迹娟秀的手稿,用软布包好。又让大壮开车,首奔市文化馆。
文化馆那边果然极其重视,一位头发花白、戴着深度眼镜的老专家早己等在门口,见到孟西洲,激动地手都有些抖。他小心翼翼地接过手稿,戴上白手套,在灯下仔细翻阅起来。
越看,老专家眼睛越亮,嘴唇都有些哆嗦:“是!是王静安的手稿!没错!你看这笔迹,这内容!记录了好多咸丰、同治年间咱们栾城的民俗、物产、甚至还有几段轶事!太珍贵了!这东西对咱们栾城的地方志研究,填补了一大块空白啊!”
周围几个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围了上来,啧啧称奇。
孟西洲适时地露出恍然大悟和敬佩的表情:“哎呀,原来这么有价值!我就看着是老东西,差点当废纸卖了!幸亏送来给您们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