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经理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掩饰过去,竖起大拇指:“孟老板好眼力!跟我们请的老师傅看的差不多!佩服佩服!”他小心地收回罐子,心里却对孟西洲的眼力又信了几分。
第一次“合作”算是各取所需,表面上宾主尽欢。
回去后,孟西洲立刻让小辉去核实那张单子上的信息。大部分确实没啥油水,但其中“市图书馆处理旧报纸杂志”和“国营饭店处理老式碗碟”两条,孟西洲凭着首觉和金手指过往的经验,觉得可以看看。
他亲自跑了一趟。图书馆那边,在一堆散发着霉味的旧报纸里,他凭借金手指,还真翻出了几十张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特殊时期画报,品相不错,有点收藏价值,花了不到五十块全打包了。
转头去了那家国营饭店。老桌椅没啥看头,但在后厨一堆淘汰下来的缺碗破碟里,他摸到一个不起眼的酱色小醋碟,信息显示是【民国初期·民窑酱釉碟】,价值不高,也就一两百,但顺手捡漏,蚊子腿也是肉。
而聚古斋那边,钱经理很快又借着“感谢”的名义,送来了第二条信息,这次是关于栾城老百货大楼仓库清理,处理一批积压的库存商品,包括一些褪色的宣传画、老式的铁皮玩具、甚至还有几台报废的留声机。
同时,又拿出一件他们“吃不准”的铜鎏金小佛像请孟西洲看。
孟西洲再次出手,在百货大楼那堆“垃圾”里,找到了两张七十年代带毛主席语录的精品宣传画(未来升值空间不错)和一个品相完好的七十年代铁皮青蛙玩具(怀旧玩具日后有市场),又小赚一笔。
那尊小佛像,他上手一摸,心里咯噔一下:
【名称:铜鎏金无量寿佛坐像】
【年代:明晚期】
【市场价值:8-12万元】
【未来升值潜力:高】
好东西!但聚古斋的人居然看不准?是试探还是真的打眼了?
孟西洲面上不动声色,沉吟道:“这佛像……包浆和鎏金工艺倒是有点老气,但开脸和衣纹细节总觉得欠点意思……我看像是清中不错的仿品,值个万把块钱吧。”
他故意说低了年代和价值。
钱经理仔细听着,眼神闪烁,最后笑道:“孟老板看的准,我们也是这么觉得,清中的仿品,万把块的东西。”
双方都在演,都在试探。聚古斋用零散信息和“存疑”的物件来套取孟西洲的眼力,评估他的价值。孟西洲则借着这些信息捡点小漏,同时隐藏自己真正的实力和底线,偶尔故意看错或说低,麻痹对方。
几次来往,孟西洲确实通过聚古斋的渠道,接触到了一些以前摸不到的零散信息源,虽然没大发横财,但也小有进账,更重要的是拓宽了信息网。聚古斋也借着孟西洲的眼力,避免了几次打眼,甚至暗中捡了点小便宜(那尊佛像他们转头就以“清中仿品”的名义,三万块卖给了一个不懂行的外地老板,净赚两万)。
但这种合作建立在脆弱的利益和巨大的猜疑之上。孟西洲时刻提防着对方下套,而聚古斋那边,钱经理递给刘爷的报告中写着:“孟西洲眼力毒辣,尤其擅长杂项和民窑瓷器,但对高古瓷和金石类判断似有欠缺,可用,需进一步试探…”
彼此都以为在利用对方,都在暗中算计。
这天,钱经理又笑容满面地找来,这次没拿东西,而是压低声音说:“孟老板,有个有点敏感的信息,不知道您感不感兴趣……听说市博物馆有批‘问题’藏品要处理,来源有点复杂,但东西……据说有硬货…”
市博物馆?问题藏品?孟西洲的心猛地一跳!
这信息,可比之前那些破烂货劲爆多了!但也危险多了!
聚古斋把这消息给他,是真想合作?还是又一个精心准备的陷阱?
市博物馆处理“问题”藏品?这消息是真是假?是不是聚古斋做的局?里面会有什么惊天重器?又隐藏着怎样的风险和陷阱?孟西洲敢不敢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