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经从怀中掏出一张海图,铺在矮几上。
图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各种符号,几处朱笔圈画的地方格外醒目。
“杨帆与俞大猷使了声东击西之计。”
张经的手指在海图上划出一道弧线。
“俞大猷率一百五十余艘战船在岱山佯攻,吸引倭寇主力。
杨帆则带着十来艘海盗船,趁夜色摸进历港水寨。。。”
他的指甲重重戳在历港的位置。
“炸毁港埠不说,还在旁边小岛上架设火炮。倭寇回援时,被那铁菩萨火炮轰得根本无法靠近。”
屋内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
严嵩的手指不知何时已经停了下来,目光落在海图上那个被朱笔圈出的小岛上。
“大村并非轻敌。”
张经的声音愈发低沉。
“他留了一百多艘船在寨外待命。只是后来确信俞大猷主力在岱山,才全军合围。谁曾想。。。”
“谁曾想杨帆只用了十来艘船就端了老巢。”
严世蕃接话道。
“这么说,此战能胜,全凭运气?”
张经重重点头。
“正是!如今大村稳扎稳打,杨帆无机可乘,这才围而不打。若论真本事。。。”
“荒谬!”
一声断喝打断张经的话。众人循声望去,只见赵文华拍案而起,脸上满是讥讽之色。
“赵大人有何高见?”
严世蕃似笑非笑地问道。
赵文华整了整衣冠,向严嵩行了一礼,这才开口道。
“下官曾在兵部协理闽海水师,对海战略知一二。
杨帆不赶尽杀绝,绝非什么无机可乘,而是不敢!”
“不敢?”
张经眉头紧锁。
“历港有多少佛郎机商人?多少南洋、回回商贾?”
赵文华冷笑道。
“杨帆与张居正那帮人,还指望着他们买大明的丝绸瓷器呢。若真把倭寇赶尽杀绝,连带伤了这些商人,南洋的生意还做不做了?”
严嵩突然抚掌轻笑。
“文华此言,甚得吾心。”
老首辅这一开口,屋内气氛顿时为之一变。
严世蕃眼中带着讶异,旋即会意地笑了。
“父亲的意思是。。。”
“打仗本就是七分实力,三分运气。”
严嵩慢条斯理地说道,声音虽轻却让所有人都不自觉地屏息聆听。
“但能看透这三分运气背后的门道,才是真本事。杨帆此人。。。不可小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