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计!倭寇若想南逃,必经小黄蟒和大浦口,我们在这两处布下重兵。。。”
张居正抚掌笑道。
“如此一来,倭寇插翅难飞!”
三人相视而笑。
俞大猷快步走到亭中的海图前,手指点向岱山岛以西的花鼓山。
“若闽海水师出现在此,倭寇必会出兵拦截。”
他的手指沿着海图移动。
“岱山到舟山之间海域礁屿遍布,若在双合壁扎下水寨,甚至迁移义勇屯垦,便可稳扎稳打,逐步逼近舟山主岛和历港。”
朱翊钧凝视海图,眼中精光闪烁。
“你是要引蛇出洞?”
“正是!”
俞大猷兴奋地解释。
“只要倭寇离开鱼龙山、菜花山一带的水寨,我们提前埋伏在大浦口的战船便可顺风北上。届时倭寇逆风,我军顺风,必能先一步抵达历港!”
朱翊钧沉思片刻,突然问道。
“若倭寇识破此计,按兵不动呢?”
俞大猷早有准备。
“所以先期埋伏的船队不能多,最多十艘。上岸后必须迅速设防,稍有差池便全军覆没。”
他直视朱翊钧。
“此计凶险,但值得一试!”
海风突然变得猛烈,吹得亭檐下的铜铃叮当作响。
朱翊钧的官袍被吹得紧贴在身上,勾勒出他挺拔的身姿。
他忽然朗声大笑。
“好!哪里有不冒险的事?俞将军尽管放手去做!”
俞大猷正要领命,却听朱翊钧又道。
“不过,击沉倭寇大船,杀伤部分后,便暂且收兵。”
“这。。。”
俞大猷愕然。
“为何不一鼓作气全歼倭寇?”
朱翊钧嘴角勾起意味深长的笑容。
“这叫辱寇自重。”
见俞大猷一脸困惑,朱翊钧解释道。
“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养寇自重,而是要让盘踞历港的倭寇长期处于失败、穷困、侮辱、绝望、丢丑的境地。”
他的声音渐冷。
“让世人一提起历港,就想到倭寇的狼狈相,让他们成为国际笑话!”
俞大猷倒吸一口凉气,突然觉得眼前这位年轻大臣的手段竟如此老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