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翊钧笑意更深。
“果然瞒不过俞公。”
他起身走到悬挂的海图前,手指点在舟山位置。
“严世蕃那老狐狸,以为躲在后面操纵倭寇就能高枕无忧。本官偏要让他知道,这盘棋,不是这么下的。”
俞大猷走到他身侧,沉吟道。
“但海面上还有二百艘倭船,若他们狗急跳墙。。。。。。”
“所以需要俞公的水师。”
朱翊钧转身,目光灼灼。
“不让他们上岸,不让他们逃走,更不许他们再劫商船。
这仗,我们慢慢打。”
老将军忽然笑了,皱纹里藏着久经沙场的智慧。
“大人是要用严家的刀,架在严家脖子上?”
“正是。”
朱翊钧负手而立。
“严家不倒,倭患不绝。但若太快铲除严家,朝中那些魑魅魍魉又会另寻靠山。不如。。。。。。”
他做了个收网的手势。
“温水煮青蛙。”
俞大猷深深看了他一眼,突然抱拳。
“老夫这就去安排水师布防。”
杭州城的欢呼声隔着三里地就能听见。
朱翊钧勒住缰绳,望着城门处张灯结彩的景象,眉头微蹙。
赵虎策马上前。
“大人,百姓都在等您凯旋。”
“凯旋?”
朱翊钧轻哼一声。
“仗还没打完呢。”
但当他骑马穿过城门时,脸上的冷峻已化作肃穆的威严。
百姓们认出了这位身着绯袍的朝廷重臣,欢呼声如潮水般涌来。
“朱大人打跑倭寇了!”
“变法万岁!”
“朝廷终于为我们做主了!”
朱翊钧在马上不断拱手,却始终不发一言。
有个稚童挣脱母亲的手,捧着个煮鸡蛋冲到他马前。
朱翊钧俯身接过,摸了摸孩子的头,依旧沉默。
这诡异的静默让欢呼声渐渐低了下来。百姓们面面相觑,不明白打了胜仗的朱大人为何如此沉重。
词人祠外摆满了百姓送来的犒劳品,鸡鸭鱼肉堆成小山。
张居正正与浙江巡抚张翰谈笑,见朱翊钧到来,立即迎上前。
“元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