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三位统领到了。”
亲兵在帐外低声禀报。
“进来。”
戚继光的声音沙哑而沉稳。
帐帘掀起,带进一阵潮湿的晨风。
王如龙、陈子銮、胡守仁三人鱼贯而入,铠甲上的露水还未干透。
三人脸上都带着连日征战的疲惫,但眼神却如出一辙的锐利。
“坐。”
戚继光指了指案几周围的矮凳。
“情况紧急,长话短说。”
王如龙一屁股坐下,铁甲发出沉闷的碰撞声。
这位义乌矿工出身的将领从不讲究虚礼,直接开口道。
“将军,倭寇在华亭城外又增兵了,探子回报至少三千人,还有二十多门佛郎机炮。”
“华亭县令倪光荐派人突围求援。”
陈子銮接过话头,声音比他瘦削的身形要浑厚得多。
“说城内义勇死伤过半,粮草最多支撑三日。”
胡守仁轻咳一声,这位军户出身的将领总是最讲究规矩的一个。
“将军,末将以为,当务之急是解华亭之围。倭寇若拿下华亭,整个松江府的门户就开了。”
戚继光的手指在地图上华亭的位置重重敲了两下。
“你们说的我都知道。问题是——”他的手指划向枫泾。
“倭寇主力在枫泾,朱家角还有一支偏师。我们四千五百人,如何应对?”
帐内一时沉默。
王如龙和陈子銮交换了一个眼神,胡守仁则盯着地图,眉头紧锁。
“末将以为,当直取华亭。”
胡守仁率先打破沉默。
“倭寇围城部队不过三千,我军精锐尽出,未必没有胜算。”
王如龙摇头,粗壮的手臂在空中一挥。
“胡将军此言差矣!倭寇在枫泾的主力随时可以回援,到时候我们腹背受敌,必败无疑!”
“那王将军有何高见?”
胡守仁反问,语气中带着军户子弟特有的固执。
王如龙咧嘴一笑,露出几颗发黄的牙齿。
“高见谈不上。依我看,不如迂回到朱家角,从泖河长驱直入,打倭寇一个措手不及!”
“太冒险了!”
陈子銮突然开口。
“朱家角地形复杂,倭寇若在淀山湖东南岸设伏,我军将进退两难!”
戚继光的目光在三位将领脸上扫过,最后停在陈子銮身上。
“子銮,你担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