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他们看到严世蕃也在伏案书写时,心中的不平似乎稍稍缓解了一些。
严嵩的目光缓缓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儿子身上。
等严世蕃写完最后一笔,他淡漠地开口。
“念出来。”
严世蕃眉头一皱,眼中带着不悦。
但想到父亲前几日对他说的话,知道此时必须隐忍,便强压下心头火气,清了清嗓子,一字一句地念了起来。
那是一首七言诗,辞藻华丽,却难掩空洞。
严嵩一边听,一边微微颔首,目光却始终冷峻。
等严世蕃念完,他看向其他大臣。
“诸位的献诗可都写好了?”
众人纷纷应答。
“回阁老,已经写好。”
严嵩又问。
“六月初三皇极殿,皇上要求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献诗,诸位可都准备好了?”
厅内一片寂静。众人面面相觑,无人敢率先应答。
那日议事之后,裕王通过徐阶向内阁“建议”了献诗主题——“以义制暴”,要求群臣以此为题,赞颂舟山之战和倭寇头子被诛之喜。
谁都明白,舟山之战是私寇联合势力的惨败,也是严家党羽的共同耻辱。
大友宗麟作为私寇头牌打手,被“外国义士”送人头到京师,裕王说这是“以义制暴”,分明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打严家的脸,还要他们自己写诗来煽这一巴掌。
六月初三午时,皇极殿前。
烈日当空,金砖铺就的广场上热气蒸腾。
这座原名为奉天殿的三殿最后一殿,历来是接受朝贡的正式地点。
嘉靖登基后将其改名。
“皇极”二字暗含中兴大明之志,今日却成了朝堂风云变幻的见证之地。
殿前广场上,在京四品以上官员几乎悉数到场,身着朝服,肃然而立。
礼部还通知了各国在京使节,包括日本使者羽柴秀吉在内,外宾共二十三人。
群臣分列两侧,中间留出一条宽阔的御道,直通殿前台阶。
“裕王殿下到!”
随着一声高喝,裕王朱载坖缓步走上台阶。
他身着亲王常服,面容肃穆,却在站定时微微侧身,目光扫过身后几位重臣。
“诸位大人,今日父皇命本王主持此事,但本王资历尚浅,恐难当此重任。”
裕王声音不高,却足以让前排大臣听得清楚。
“不如请严阁老代为主持如何?”
严嵩站在文官首位,白发苍苍却腰背挺直。
他闻言微微皱眉,上前半步拱手道。
“殿下言重了,老臣年迈,不堪重任。此事还是由徐阁老主持更为妥当。”
徐阶站在严嵩身侧,闻言立刻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