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大猷接过密信快速浏览,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这是要发动总攻的架势!”
“所以我们必须快。”
朱翊钧坚定地说。
“在倭寇动手前,摸清他们的底细和沿海卫所的虚实。”
茶房外,更鼓声传来,已是三更时分。
李文进长叹一声,拍了拍朱翊钧的肩膀。
“你这倔脾气,跟老马年轻时一模一样。罢了,我这条老命就陪你走一遭。”
俞大猷也重重点头。
“我会挑选二十名最精锐的家丁,都是跟倭寇打过仗的老兵。”
朱翊钧感激地看着两位老将军。
“多谢二位。等此事了结,我请你们喝大同右卫的烧刀子。”
寒夜如墨,京城街道上几乎不见人影。
俞大猷和李文进快步穿行在狭窄的巷弄中,靴子踩在青石板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两人都穿着普通商贾的服饰,但腰间暗藏的佩剑却透露出他们并非寻常百姓。
“大猷兄,你确定朱翊钧的身份无误?”
李文进压低声音,目光警惕地扫视四周。
“此事关系重大,若有差错,你我项上人头不保。”
俞大猷的脚步微微一顿,妹妹惨死的画面再次浮现在眼前。
那具被烧得面目全非的尸体,至今未能查明真相。
他冷冽的空气刺痛了肺部。
“错不了。”
俞大猷声音低沉。
“从他十岁起我便暗中关注,那眉眼、那举手投足间的气度,与先帝如出一辙。
更不用说他的性子——倔强、聪慧,认定的事九头牛都拉不回来,活脱脱就是。。。”
“慎言!”
李文进急忙打断,紧张地看了看周围。
“隔墙有耳。”
俞大猷苦笑一声。
“文进兄,你我相交二十年,何必如此谨慎?皇上既已派他来主持变法,想必心中已有计较。”
两人转过一个街角,前方隐约可见涌金门的轮廓。守门的士兵在火把照耀下显得昏昏欲睡。
李文进放慢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