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加上海青天的支持,或可遏制殷正茂的胡作非为。”
吕坤点头。
“此法可行。何心隐门生遍布江南,其直追尧舜之说虽为张居正所不容,却深得民心。只是。。。”
“只是什么?”
“张居正不会坐视不理。何心隐之死便是明证。”
吕坤声音低沉。
“大人此举,无异于与虎谋皮。”
杨帆冷笑一声。
“难道现在退缩,张江陵就会放过我吗?”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雨丝拍打在窗棂上,发出细碎的声响。
“内阁若扛不住压力,百官与书院联合施压,强行将奏疏送入玉熙宫,摆出拼命姿态,皇上或许会妥协。
以停止江南变法换取严党和天下缙绅的让步。”
吕坤眼中划过讶异。
“大人竟看得如此透彻?”
“所以江南必须稳住!只要江南不乱,殷正茂、高拱就无法继续拱火,局面就能缓解一半。”
杨帆转身,目光灼灼。
“吕兄,此事关乎变法成败,务必尽快联络何心隐旧部。”
吕坤郑重颔首。
“我即刻修书。不过。。。”
他犹豫了一下。
“徐阁老那边。。。”
杨帆面色一沉。
“我正要去见他。”
细雨中的文渊阁显得格外肃穆。
杨帆拾级而上,官靴踏在湿滑的石阶上,险些滑倒。侍卫连忙搀扶,却被他挥手制止。
“杨大人,稀客啊。”
徐阶的声音从阁内传来,不冷不热。
杨帆整了整衣冠,迈步入内。
徐阶正伏案批阅奏章,头也不抬。案几上的烛火摇曳,在他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光影。
“下官拜见阁老。”
杨帆深施一礼。
徐阶这才抬头,脸上挂着程式化的笑容。
“杨大人多日不来内阁,今日冒雨前来,必有要事。”
杨帆直视徐阶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