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族不改制,严党就会一直找替罪羊。长此以往,天下必乱!”
“师父的意思是。。。”
杨帆眼中重新燃起光芒。
“老朽要亲自走一趟宗人府。”
老道起身,佝偻的背脊竟显出几分挺拔。
“这把老骨头,也该动一动了。”
李三爷搓了搓手,故意岔开话题。
“先不说这些糟心事。杨小子,你信里提的火铳是怎么回事?”
提到火铳,杨帆眼中立刻有了神采。
“三爷不知,那火铳在大同城头一响,鞑子骑兵人仰马翻!”
他兴奋地比划着。
“三十步内能破重甲,五十步可杀无防护之敌。我已经命工匠日夜赶制,三个月内要装备两千杆!”
“两千杆?”
李三爷有些震惊。
“那得多少银子?”
“值!”
杨帆斩钉截铁。
“等平定倭寇,我还要在沿海建炮台。到时候。”
“等等!”
老道突然打断,浑浊的眼中精光一闪。
“你刚才说平定倭寇后?莫非还有更大谋划?”
杨帆神秘一笑,从袖中抽出一卷图纸徐徐展开。
“您二位请看。”
图纸上密密麻麻标注着工坊、矿场、商路,像一张巨大的蛛网覆盖整个北方。
“瓷器、茶叶、铁治、盐业。。。”
杨帆的手在图纸上跳跃。
“全面铺开产业,为交钞提举司打基础。等宝钞流通起来,银钱就能翻着跟头涨!”
李三爷倒吸一口凉气。
“你小子胃口不小!”
“不是胃口,是不得不为。”
杨帆收起图纸,神色凝重。
“严党掌控户部十几年,国库早已被蛀空。不变法,大明撑不过十年。”
屋内陷入沉默,只有烛火偶尔发出轻微的噼啪声。
老道凝视着跳动的火焰,忽然道。
“杨帆,你变了很多。”
杨帆一怔,下意识摸了摸左颊的伤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