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人,你负责采办,可有法子派人去倭国?”
刘伯跃眼珠一转。
“下官可以采办雪杉木为名,多派些人手过去。”
“好!”
严世蕃一拍桌子。
“务必拿到铁证。记住,要快!”
杭州词人祠内,檀香袅袅。
杨帆指尖轻叩案几,目光落在面前摊开的账册上,眉头紧锁。
“十五万件,其中礼器占七成。”
他叹了口气。
“能卖给外洋商人的实用器不足五万,这生意怎么做?”
张居正端坐对面,指尖沾了茶水在桌上画着。
“景德镇三十六座官窑,日夜不停也只能烧制这些。若强令增加产量,恐怕会降低品质,反倒砸了大明瓷器的招牌。”
窗外蝉鸣聒噪,杨帆起身推开雕花木窗。远处西湖波光粼粼,几艘商船正缓缓驶入码头。
他忽然转身。
“老张,你说那些民窑如何?”
“民窑?”
张居正摇头。
“他们只会烧些粗瓷碗碟,上不得台面。”
杨帆却眯起眼睛。
“我听闻景德镇周边有上百家民窑,若能整合起来。。。”
“不可!”
张居正猛地站起,官袍袖角扫翻了茶盏。
“礼制森严,若让民窑仿制官器,严家必定参我们个僭越之罪!”
茶水在案几上蜿蜒成溪,杨帆盯着那水痕看了半晌,忽然笑了。
“谁说让民窑仿官器了?我们只需他们按新样式烧制外洋喜欢的实用器。”
张居正一怔,随即若有所思地捋须。
“你是说。。。”
“两条腿走路。”
杨帆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两条线。
“官窑专司礼器,民窑生产外贸瓷。只要不逾礼制,严家抓不到把柄。”
正说着,门外传来急促脚步声。门子弓着腰进来,在杨帆耳边低语几句。
杨帆向张居正拱手。
“有贵客到,我去去就回。”
湖畔柳树下,王汝贤抱着个锦盒来回踱步。见杨帆走来,他连忙跪下。
“大人,幸不辱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