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着他的视线望去,三百名火枪兵正以三段击战术轮番射击。
硝烟弥漫中,胡宗宪注意到这些火铳与寻常鸟铳大不相同——枪管更长,击发装置更为精巧。
“这是。。。”
“改良版鲁密铳。”
朱翊钧接过亲兵递来的样品。
“射程百步可破重甲,熟练兵卒每分钟能发三弹。”
胡宗宪接过火铳细看,忽然压低声音。
“朝中知道大人造这些。。。”
“自然不知。”
朱翊钧轻笑。
“所以需要部堂配合演场好戏。”
夜幕降临,中军帐内烛火通明。
胡宗宪指着海防图道。
“当务之急有二。其一,速调戚元敬回防台州、海门;其二。。。”
他顿了顿。
“请大人带火枪兵押解俘虏巡行各府。”
朱翊钧眉头微蹙。
“游街示众?”
“非为羞辱。”
胡宗宪手指划过地图上几个红圈。
“倭寇已在这几处登陆,百姓惶惶不可终日。需让军民亲眼见到俘虏与火器,方能重振士气。”
帐外传来更鼓声,朱翊钧沉默良久,终是点头。
“明日启程。”
三日后,绍兴城门。
六百名倭寇俘虏被铁链串成长队,在火枪兵押解下蹒跚前行。
道路两旁挤满百姓,有人扔着烂菜叶,更多人却只是沉默观望。
“听说倭寇大举登陆,杭州都要陷落了。。。”
“嘘!官军就在前面!”
窃窃私语飘进朱翊钧耳中。
他侧目看向身侧的胡宗宪,后者面色如常,仿佛早有所料。
夜间驿馆,朱翊钧拍案而起。
“沿途所见,百姓竟对倭寇习以为常!”
胡宗宪不紧不慢地斟茶。
“汪直时期,沿海走私盛极一时。倭寇销赃,海商供货,百姓得利,早成惯例。”
“所以俞大猷主张赶尽杀绝?”
“非也。”
胡宗宪摇头。
“倭寇分真倭假倭。真倭不过十之二三,余者皆是沿海流民。”
烛火噼啪作响,朱翊钧忽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