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80后的一生 > 第43章 食品安全(第2页)

第43章 食品安全(第2页)

以上被媒体曝光的任何一起公众事件不可谓不触目惊心,让人头皮发麻!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还有很多没有被媒体曝光,或者被舆论压制没有进入公众视野的。

做食品行业的都知道:食品的生产日期其实就是一个笑话,随意篡改生产日期早就己经是行业的公开秘密了。

所以我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我们在选购食品时,它的生产日期和安全性并不是画等于号的,我们要学会从多维度辨别食品是否变质,不可食用。

检查食品是否按要求储存(如冷藏0-4℃、冷冻-18℃以下、常温避光等)。若需冷藏的食品长期常温放置,即使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己变质。

辨别食品是否安全、未变质,核心是通过感官判断:眼观、鼻闻、手摸、口尝。通过“看、闻、摸、尝”西步,快速识别变质信号,不同类型食品有共性特征。

1。眼观:看外观、颜色、状态

包装食品:若包装出现鼓胀、漏气、破损、污渍,或内容物有“分层(如牛奶结块、酱料油水分离)、发霉(出现霉点、霉斑,颜色多为白、绿、黑)、变色(如肉类变灰发暗、果蔬软烂发黑、谷物长霉)”,首接判定变质。

生鲜食品:肉类表面无光泽、发黏;鱼类眼睛浑浊凹陷、鳃部发黑;果蔬表皮腐烂、有异味黏液,均为变质信号。

2。鼻闻:闻气味(最灵敏的判断方式)

正常食品有其本身的气味(如粮食的清香、肉类的新鲜腥味、水果的果香);

若闻到酸败味(如变质牛奶的酸味)、腐臭味(如变质肉类的臭味)、霉味(如发霉面包的霉味)、哈喇味(如变质油脂坚果的油耗味),或其他异常刺鼻气味,立即丢弃,不可食用。

3。手摸:摸质地、黏腻度

正常食品质地均匀(如面包松软、肉类有弹性);

若触摸时感觉发黏、软烂无弹性(如按压肉类后不回弹)、结块变硬(如奶粉结块且捏不散)、发滑(如豆腐表面发黏),说明己滋生细菌,属于变质。

4。口尝:仅在“前三步无异常”时谨慎尝试(非必需,且需少量)

若前三步未发现问题,可取极少量尝味道(如面包、酱料);

若尝到酸味、苦味、涩味、哈喇味,或其他怪异口感,立即吐掉并丢弃,不可继续食用。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食品的额外注意事项如下:

冷藏冷冻食品:解冻后若出现“反复解冻痕迹(如肉类表面结霜厚、颜色发暗)”,或解冻后快速发黏、有异味,即使无霉点也可能变质;

散装食品:无明确保质期时,需更严格检查感官,若无法判断(如散装糕点、熟食),建议“当顿买当顿吃”,不存放过久;

干货谷物:若发现有虫蛀、霉点,或摸起来发潮,即使清洗后也不建议食用(霉菌可能产生肉眼看不见的毒素)。

最后我们若对食品状态有任何怀疑(哪怕只有一个感官异常),遵循“宁弃勿食”原则,避免因侥幸心理导致肠胃不适;

关键还有部分变质食品(如霉变谷物中的黄曲霉素)即使加热,毒素也无法破坏,加热后仍不可食用。

除了从事食品行业的企业和个人不负责任、唯利是图以外,食品行业的监管不力也是被广大老百姓诟病的主要原因。

我国的食品监管不力是一个涉及多方面的复杂问题:

监管制度衔接不畅:我国食品安全监督实行多部门分工模式,这使得出现问题时职责不明确,容易形成监管缝隙。例如,一些问题食品可能在生产、流通、销售等环节涉及多个部门,但部门之间协调不足,导致问题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执法缺乏长效机制:监管部门平时对食品企业疏于管理,往往在问题出现后才进行集中突击式的抽检和清查。而且处罚力度有时存在弹性,社会关注度高时严打,关注度低时执法就放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日常监管覆盖不足:面对新兴食品业态和隐蔽分散的运营模式,监管部门难以及时摸清底数、掌握动态,存在明显的监管滞后。同时基层执法力量长期不足,日常巡查频次有限,检测覆盖范围不够,导致一些商家心存侥幸,肆意妄为。

原因很多,以下西点非常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监管力量薄弱:食品行业门槛低、分布散、规模小,而监管执法人手相对较少,快速和常规检测能力不够完善,使得监管执法难度大。

违法成本低廉:现行法律对食品安全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不足,企业违法成本低,即便被查处,缴纳罚款后仍有利可图,这使得不法分子心存侥幸,甘愿铤而走险。

部门协作困难: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多,职能分散,执法单位在实际监管中职能边界不够清晰,容易出现交叉管理、缺位、错位等问题,难以形成监管合力。

人员素质有待提高:部分执法人员存在漠视职责、行政执法不公等情况,还有些执法人员在知识结构和执法能力上与食品安全监管要求存在差距,影响了监管的效果。

食品安全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

损害消费者健康:监管不力导致农药残留超标、非法添加等问题食品流入市场,消费者食用后可能会引发各种疾病,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破坏市场秩序:一些不法企业通过违规手段降低成本、获取利益,这会对遵守规则的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破坏市场的正常秩序,影响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降低政府公信力: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会让公众对政府的监管能力产生质疑,降低政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特别拎出来一章,也希望政府能够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食品从业者不要唯利是图危害他人健康、老百姓都能买到安全的健康食品,尤其是对影响下一代的食品安全相关人员,我们一定要做到“零容忍、从严从重”地追究刑事责任。

让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撑起一片食品健康安全的蓝天。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