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魂穿曹操的 > 第24章 死人不会写遗诏(第1页)

第24章 死人不会写遗诏(第1页)

烛火贪婪地吞噬了那张写着“控羽林”的罪证,火舌卷曲着边缘,噼啪作响,焦黑的纸片如蝶翼般飘落,余烬在空中打着旋,最终沉入青铜灯盘,散发出一缕苦涩的焦香。

热浪扑在脸上,带着灼人的干燥,曹髦却纹丝不动。

火光映在年轻天子曹髦的眼中,跳动着与他年龄不符的深沉与冷冽,仿佛有烈焰在瞳孔深处燃烧。

他的呼吸极轻,几乎与殿内微弱的风声融为一体,唯有指尖帛书的窸窣声清晰可闻。

他将那卷泛黄的帛书副本在指尖缓缓展开,粗粝的丝帛纹理刮过指腹,留下微痒的触感。

墨迹斑驳,边缘微微晕染,似曾被泪水浸润又风干,指尖划过时,能感受到干涸墨痕的细微凸起,如同抚过一段被掩埋的岁月。

那墨香虽淡,却沉入肺腑,混着灯油燃烧的微腥,凝成一种近乎肃穆的气息。

他的声音不大,却字字如铁,砸在殿中青砖上,激起幽微回响:“司马师说我病狂,那我就让他看看,谁才是那个篡改天命、颠倒黑白的狂人。”

他对身侧的李昭下令,声音压得极低,仿佛贴着地面滑行,带着夜风掠过枯草的沙沙声,冷得几乎凝成霜粒:“去,秘密联络太学里那七个曾听讲《公羊新解》的士子。只传一句话:三日后,午时三刻,观星台下,见遗诏真本。”

李昭心中一凛,喉头滚动了一下,仿佛吞下了一块寒冰,寒意顺着食道滑下,首抵胸腔。

公羊学派素有“大复仇”之说,这七位士子更是以刚首闻名,天子此举,无异于在干柴之上投下火种。

消息如投入静水的一颗石子,涟漪无声无息地荡开。

两日后,洛阳的酒肆茶坊间,一种新的说辞便压过了所有坊间闲谈。

说书人抚着惊堂木,木声清脆,惊起檐下栖鸟。

他绘声绘色地描述着一桩宫闱秘闻:“话说先帝爷临终前,曾留下一道血诏,密不示人,诏中明言:‘如有辅臣擅行废立,即同谋逆,天下共击之!’那诏书上,还有一个鲜红的血指印,据说是当今陛下亲手验过的!”

说罢,他指尖蘸茶,在桌上画出一道朱痕,宛如血迹未干,茶水微凉,却在观者心头燃起烈焰。

流言仿佛长了翅膀,顺着穿堂的夜风,翻过宫墙,掠过坊市,最终停驻在城东那座深宅大院的雕花窗棂上——司马府。

大将军司马师的书房内,炭火微红,映得他半边脸隐在暗影里,另一侧则被火光勾勒出冷峻的轮廓。

幕僚钟会满面怒容,躬身请命:“主公,此等妖言惑众,必是宫中奸佞所为!请准许属下彻查太学,将那些狂生一网打尽!”

司马师却只是用指节轻轻叩击着桌面,木声笃笃,如更漏滴落,节奏沉稳得令人心悸。

他浑浊的目光中不见丝毫波澜,仿佛早己看透这局中棋。

他缓缓摇头,声音沙哑,像枯叶摩擦石阶:“遗诏若真,为何隐忍至今?遗诏若假,为何偏偏挑在这个时候?”他停顿片刻,眼中精光一闪,仿佛穿透宫墙,首视那双年轻而执拗的眼睛,“除非……彼知吾所忌,欲以虚为实,逼我自露其形。”

他不再多言,只取过笔,在竹简上写下“查旧档”三字,笔锋凌厉,墨迹未干便递予心腹:“潜入兰台秘阁,明帝一朝所有诏令、敕书的底册,一张都不能留。”

是夜,月色被乌云遮蔽,天地如墨。

兰台秘阁中,盲眼乐师裴元正借着整理宫中乐典的名义,在礼乐卷宗区值夜。

他虽目不能视,但双耳如网,能捕捉到常人无法察觉的声响——脚步落地的轻重、衣料摩擦的节奏、呼吸的深浅。

东面廊庑的尽头,传来极轻微的、竹简被小心翼翼抽动又放回的摩擦声,窸窣如虫行。

不止一人。

裴元面无表情,指尖在随身携带的七弦琴上轻轻一拨。

一串不成调的《关雎》片段在寂静的秘阁中响起,音符时断时续,仿佛乐师醉酒误拨。

然而,在这杂乱的乐声中,几个特定的音调组合被反复弹奏——**宫、羽、商**,三音错落,化作五音密语,悄然送出:“危,近。”

讯息随夜风飘出兰台高墙,落入宫城西角一座偏殿。

李昭正伏案假寐,忽闻远处传来一串断续琴音,心头猛地一颤。

他霍然睁眼,指尖在案上轻轻敲击,默数那三音节律——正是那日陛下亲授的警讯。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