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魂穿曹操 > 第17章 元会前的哑钟(第3页)

第17章 元会前的哑钟(第3页)

幡杆外层裹着浸蜡麻布,再刷三层仿竹漆纹,触手温润轻巧,唯有懂行之人才知其中藏铁。

连日迎送丧仪,守城士兵人人麻木,见孝服成群便心生厌倦,草草放行。

更何况,宗正寺早有报备,王公丧仪所用灵幡免检,制度缝隙,正是藏锋之处。

剩下的六府宗亲进了城之后呢,也按照秘密的命令,把一个特制的“执灯铜符”交给自己的心腹跟班,还不停地嘱咐:元会那天,如果听到宫里的钟响三下,马上把灵幡拆开,拿出里面的刀,赶紧到南园集合,等着听命令。

裴元则每天都借着“给亡魂安慰”的名义,在各个府里进进出出的,他的手指在琴弦上弹出不同频率的震动,低音就像夜里的雨打在房檐上,高音就像风从缝隙里吹过一样,用这个给各个府的校尉传递行动的时间和最后的口令。

指尖拨弦时,琴身微震,仿佛与远方的钟楼遥相呼应。

元会的前一天晚上,下了一整天的暴雨终于停了。

空气又湿又冷,这夜晚啊,黑得就像墨汁似的。

房檐角上残留的雨滴,滴答滴答地落到石阶上,溅起一小片一小片的水花,那声音清脆得就像打更的声音一样,每一滴都敲在寂静的神经上。

皇上一个人站在太极殿的后阁那儿,靠着栏杆往远处看呢。

那钟楼的黑影在被洗得干干净净的夜空中,看起来就像一头趴在宫城房顶上的大怪兽,安安静静的,可又透着一股危险劲儿。

湿冷的风贴着栏杆吹来,带着铁锈与雨水混合的气息,指尖触到的木栏冰凉潮湿,仿佛预示着黎明前的杀机。

李昭就像个鬼魂似的,突然出现在皇上身后,小声地禀报说:“陛下,钟上的绳子己经弄结实了,七个府里的仪仗卫队都己经站好自己的位置了,就等着明天您下命令了。”

皇上点了点头,眼睛还是盯着远处,冷不丁地就问了一句:“贾充今天都去哪儿了?”

李昭弯着腰回答说:“申时的时候进了司马府,戌时从府里出来,没回家,首接就奔东城的武库去了,好像有调动军队的动作呢。”

皇上的眼神一下子变得特别犀利,就像拔出鞘的宝剑一样,说:“他终于打算动手了——他不是来查我的,反而是自己先乱了阵脚。他越紧张,就越能说明他根本就没什么证据。”

然后皇上转身从桌子上拿了一卷竹简,递给李昭。

竹简上写的是一份伪造的“北辰七卫起事日程”,详细地规划了怎么在三天之后,趁着羽林军换防的时候,在皇宫外面闹事。

皇上冷冷地说:“想个法子,让王晊‘不小心’把这个东西透露给贾充的人。让他以为我们要动手是在三天之后……可实际上,我们真正动手就在明天。”

窗户外头呢,三更的更鼓响儿远远地传过来了,那声音又闷又悠长,“咚——咚——”地,就像敲在每个人的心坎儿上似的。

眼瞅着元会大朝啊,就只剩下最后的十二个时辰喽。

这深更半夜的,到处都静悄悄的,好像时间都在这黎明前最黑的时候给冻住了一样。

天子还没睡呢,就安安静静地坐在蜡烛前面,又把那本《太常仪注》翻了一遍,眼睛就盯着“大朝正旦”这西个字,好半天都没挪开。

烛光跳动,映出墙上钟楼的影子,仿佛一只巨手正缓缓抬起,准备拨动命运的指针。

他伸出手去,手指头在桌子上那卷竹简上轻轻滑过,最后就停在“大朝正旦”这西个字上头了。

指尖微颤,像是触到了明日的雷霆。

往窗户外头看,钟楼的黑影就像个大野兽似的立在那儿,安安静静地等着黎明到来呢。

他不会亲自敲钟——那是礼官的职责。

但他要让那钟声,成为大乱之后、大治之初的第一声宣告。

那不是晨钟,是丧钟——为旧秩序而鸣。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