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是什么?
是时间到了,集团现有的几个领导,其中一部分是68年来的,更早却是是66年来的,到今年就是第三年了。
三年一小关,五年一大关,关关难过关关过,过关之后是坦途啊。
今年年底之前是不会动的,但明年呢?上面已经敲定明年年初就能实现集团化,接下来就是班子调整了。
老李现在有绝对的话语权,可也挡不住上面换人掺沙子。
李学武当然不够资格外调,可实现集团化的阶段,他还能更进一步。
那些人倒不是怕他进步,而是怕他回到京城影响了大局。
在京城的时候李怀德会防备他,可在钢城,李怀德只会需要他。
红星钢铁集团说再多的经济发展也掩盖不了其本身作为重工业系统重要一员的属性。
集团是以重工业为基础,向上下游延伸,跨界拓展业务,不是轻改重。
工业企业是集团的根本,而掌握着集团在辽东所有工业企业管理权的李学武在集团内部就是个逆天的存在。
你看黄文学从钢城回去,在班子内部排名直接上升了两个名次。
李学武再回集团,一定比董文学蹿的更猛,更高。
为什么?因为起点高。
黄文学来钢城的时候是什么身份和级别,李学武来钢城可是秘书长。
董文学当初只管了冶金厂,监管和组织其他工业的发展与经营。
到李学武这呢?他是集团在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的组长,一言九鼎的那种。
说直白一点,有些人怕了,知道老李有意选定李学武作为接班人,李学武在辽东历练完全,回去一定是前三的存在。
李学武缺什么?
资历和成绩都不缺了,就缺少工业管理的经验,这当一把的标准条件。
老李亏就亏了这个地方,至今都没有完全拿到集团业务的全部管理权。
有人说老李选择李学武作为接班人,会与董文学的上升之路冲突。
其实不然,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在红星钢铁集团董文学算是走到头了。
首先在钢城的三年时间里,上面没有看到他总览全局的大局观和能力。
其次,董文学缺少雷厉风行的人格魅力,群众基础薄弱。
最后,董文学没能得到李怀德的支持,更缺少有力的盟友。
李学武不一样,年龄差让李怀德十分的放心,能力出众更能挑大梁。
更重要的是,李学武懂他。
黄文学下一步绝对不会是集团,现在的工作都是在为跳出集团做准备。
其实职场之中,到了董文学和李怀德这一步,基本上是能看得清自己接下来的发展路线,也能提前做布局的。
如果连这一点都看不清,甚至没有准备,那也走不到今天啊。
有人说进步全靠运气,其实不然,进步这件事是个技术活。
现在的局面是李学武在辽东摆平了一切,只要把握好节奏,按照既定的目标和程序发展,成绩绝对不会差。
接下来就如李怀德要求的那样,也是某些人担忧的那样,工作重心要逐步向集团调整,重新站在集团的舞台上。
而李学武迟迟没有走出这一步的主要原因是,他还在等惊雷的那一刻。
现在可是有人将把柄主动送来了辽东,递到了他的手里。
“滑动车门的技术难题解决了?”
李学武伸手拉开了“陈浩南的移动办公室”房门,向里面看了看。
没错,11月13日,李学武带队到钢汽调研,基于宏运基础技术打造的海狮客车下线,实现了日产35台的好成绩。
有人说了日产35台还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