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军中將领如张飞、魏延等,也在酒后吐露“大哥早该当皇帝”的真言。
刘备每次都以极强的態度拒绝,甚至多次怒斥上书者。
但他的拒绝,在很多人看来,更像是一种符合礼法的谦逊和必要的姿態。
唯有最亲近几人才知,他那“信义著於四海”的名声並非虚妄,此刻维护汉室正统的决心,更是显得无比真挚而强烈。
夜色已深,军师府中仍是灯火通明。
诸葛亮与庞统对坐案前,中间摊著几捲来自各地的文书,不是报告祥瑞,便是婉转劝进,
庞统將一卷竹简掷於案上,略带讥消地笑道:
“孔明,你看这郡守,竟称郡內井中现黄龙三日,这马屁拍得,未免也太过於露骨了些。
真难为他能编得出来。”
他虽也赞成提升刘备名位,但对这些手段颇不以为然。
诸葛亮揉了揉眉心,无奈一笑:
“士元,何必苛责。眾人心思急切,方法虽拙,其心可鑑。
如今之势,犹如箭在弦上,主公若始终不允,只恐寒了眾人之心,亦让曹操看轻,以为我主无大志。”
庞统收敛笑容,正色道:
“我非不知其中利害。只是主公性情,你我最是清楚。
他並非不愿更进一步,否则当年也不会於汉献帝尚在时便领豫州牧、徐州牧。
然其心中,始终有一道『忠臣之槛难以逾越,
曹贼称王,反而將主公架在了火上烤。
此刻进位,天下愚夫愚妇看来,与曹贼何异?主公所欲者,是大义名分,是堂堂正正。”
诸葛亮頜首:“士元所言极是。故而不能直取其位,需另闢蹊径,既全主公之志,亦安臣民之心。”
庞统目光闪烁,身体微微前倾:“哦?孔明已有良策?莫非效仿高祖故事?”
诸葛亮羽扇轻点地图上某一处:“高祖因何而兴?
庞统瞬间明了,抚掌笑道:“妙!汉中!好一个『汉中王”!
承高祖之业起点,示北伐还旧都之志,王號虽尊,却仍框於臣列,不越雷池!
既堵了天下悠悠之口,又遂了文武百官之愿,更全了主公心中大义!
孔明啊孔明,此策可谓两全其美!”
诸葛亮神色却无丝毫放鬆:
“此虽权宜之计,亦是一大步。还需寻一恰当时机,以最稳妥的方式向主公进言。
若再由群臣喧囂而进,恐仍难成功。”
庞统点头:“此事须由你亲自出面,陈明利害。主公对你,最能听得进去。”
他顿了顿,嘆道,
“但愿此策能成。王號一定,则大义在我,下一步兵发汉中,方可名正言顺,与曹贼爭夺天下气运!”
两人又低声商议良久,窗外的夜色愈发深沉。
刘禪没有参与到轰轰烈烈的劝进之中去,也强令魔下文武不能参与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