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京市,那几千块只能买一平米商品房,甚至十年后,几万块才能买一平米商品房,两地只是隔了一条河。
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正在发生,那个时代拆迁暴富的神话特别多,不过更多的还是进城打工赚钱,回老家翻修房屋。如果老家也赶上了好项目,成为了新区、新城,那就更好了。
开工仪式之后,王民喝的微醺,领导们拉着他的手,对他提出了更高的期待。
不止是这一片xx新城,冀省围绕京市那么大一圈呢,省里的领导希望这样的新城能多建几座,承接京市的那些产业。
王民漂亮话说了不少,但实际要落地的时候,他还是醒了酒私下来求助林若妍,问她如果要在省里别的地方搞新城,是不是真有搞头。
这人还是很清醒谨慎的。
他是这个县本地人,天时地利人和做项目顺当,别的地方虽然也有省里人撑腰,不过地方上怎么想,他也不清楚。
林若妍就说:“王总,咱们这两年先将这个新城做出来,立在这里让别人看看,眼见为实,再做项目就有了参照。另外啊,地方上总也有做工程的办厂的,您的企业越做越大,合伙人和分公司也可以汇聚各种英才。”
这话王民爱听。他知道若是去了外地做工程,与地头蛇合股开公司是个好办法。他就是想再多问问:“那别处你最看好什么地方呢?”
“王总要是带我玩,我就说说看法。”林若妍半开玩笑半认真道,“否则我还是守着现有的一亩三分地好好经营,不想其他的了。”
王民爽朗笑道:“既然问了你,那当然要一起做大事的。林总的眼光比我们这些老家伙强多了,省里的领导以为是我有能力,其实啊,我心虚得很,若没有你,我哪里敢经营这么大的摊子?”
林若妍就承情说道:“近期,cbd东边临近京市的t州那些地方都可以考虑。远景的话,那就往北边看,京张铁路沿线,未来那边搞雪场,或许是吸引京市的客源的一个噱头。”
关于滑雪小镇
“雪场?”王民没想到林若妍会提到这个。
别看王民自己就只是在冀省开发了一个酒店,实际上通过这个酒店他认识了不少业界大佬。其中就有一位过来酒店这边开别的会,好像是做食品行业的,居然和他谈起未来想在京市经营雪场。这跨行有点猛。
这位大佬在京市玩过一些小雪场,很沉迷滑雪运动。可惜要搞大的雪场,京市似乎没有特别合适的地方。山不够高,天不够冷,平地造雪维护成本也贵的惊人。
王民当时还问过人家,既然这么难搞,那就跑去东三省搞雪场,那边要山有山要雪有雪,地便宜,人工成本也低。
那位大佬笑着问:“你住在京市,有时间想滑雪的话,是飞海外,还是飞东三省?”
“有钱有时间坐飞机的,肯定选择更成熟的雪场,东三省飞机也要坐一阵,还没有特别合适的航班,到了地方或许有雪场,但是要自驾车过去,酒店服务配套都比不上国外,瞎折腾啥。”
大佬点头,启发道:“如果京市就有个能滑雪的去处呢?自己开车,两三个小时就到了,灵活性很强。”
“京市好像有几个小一点的雪场。”王民当时也随口说了一句,“再说为什么要选京市里面?京市的北边冀省,其实就有那种有山有雪的地方。”
对方若有所思,据说后来一直在冀省北边那几个县奔波,寻找合适的山头开发雪场。
不过冀省没有点关系路子,想做项目很难。另外雪场本身一开始投资很高,配套的酒店设施等等也要跟上,当地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酒店,那么投资就会成倍增长。
放眼望去,冀省北边几个县比南边和东边的几个县更穷,气候还寒冷,农业搞不上去,旅游业也是没特色,比不过一望无际大草原的蒙省。
王民不禁多打听了一句:“那林总建议是搞雪场和酒店?”
“我的建议是,可以考虑搞一个滑雪小镇,引入成套的滑雪产业。不止有雪场,有酒店,有公寓,还要有制造雪具的工厂,维护雪场、培训教学等一系列的产业。”
王民听的精神一振,他最近看了那么多产业规划的报告书,其中就有提到了滑雪产业的。各种各样的产业分析了一圈,落地在目前项目的产业给挑了出来。这里不适合搞滑雪,那么北边的县是不是能行呢?
那边比如崇l县,就有一片片大山,一年四五个月大雪封山,近年也就是种树造林,其他啥事情都干不了。
不过从京市过去一趟,开车走盘山路还是需要四五个小时,火车似乎只有绿皮,要一宿才能到,交通有点难。
林若妍仔细回想书中的事,还逼着系统给翻看原书各种信息,终于找到了一条。
原书记载,魏煦在崇l县的雪场拍过戏,当时他初次滑雪,为求真实坚持不用替身,提前去苦练了两个月,摔得浑身是伤也不叫苦。
原书女主李一琪关怀男友,几次去现场探班,每次都是不辞辛苦连夜坐绿皮卧铺,夜里走,凌晨到,再奔波到雪场。
这段剧情虽然发生在冬天,男女主的感情却火速升温,堪比盛夏。等戏拍完了,每年冬天李一琪和魏煦也都会来雪场,一起重温当年的浪漫。
按照系统的说法,那个雪场现在还没有建呢,难不成要等着王民去开发?
现在李一琪人在y国,短期内不会回来,魏煦倒是可能这一两年会有很多戏要拍,雪场剧情要和谁发生,还是根本不会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