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龙藏寺碑在哪 > 第1125章 以龙为祭(第2页)

第1125章 以龙为祭(第2页)

她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然后缓缓打出回复:

>“告诉林远的孩子,准备好继承协议。

>如果铃再次响起,这次需要的不再是投票,而是牺牲。”

发送完毕,她切断电源,将终端重新封入墙体。

这一夜,她梦见了苏晚。

梦中的导师站在一片燃烧的图书馆中央,手中捧着一本正在化为灰烬的书。她抬起头,目光穿透火焰:

>“你以为你在守护记忆?不,你在制造未来。每一个你记录下的真相,都是尚未出生之人的氧气。他们活下来,是因为你在黑暗中不肯闭嘴。”

醒来时,天还未亮。

她点燃一支蜡烛,翻开最新的记录簿,开始书写:

>日期:未知(根据星象推算为第137个守忆周期)

>地点:西伯利亚α-7哨站

>记录者:零七

>内容:今日收到三位匿名投稿。其一为前清忆特工临终忏悔;其二为一名少年在被删除记忆后自行恢复片段的过程描述(通过嗅觉触发);其三是一幅儿童画,描绘“很多人手拉着手,站在一道裂开的大地上,头顶有七颗星星变成铃铛”。

>分析:个体记忆自主复苏现象呈增长趋势。暗示集体潜意识正在重建连接通路。推测与第七铃余波有关。

>建议:启动‘火种计划’第三阶段,寻找具备天然共鸣体质的下一代守忆人。

写完最后一笔,她合上本子,取出一枚金色小铃,轻轻一摇。

无声。

但整间屋子的尘埃突然悬浮起来,在空中划出螺旋轨迹,最终凝聚成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持续了不到三秒便消散。

这是“回应”的痕迹??只有纯粹的记忆载体才能引发的空间扰动。

她知道,自己时间不多了。身体早已千疮百孔,每一根骨头都在呐喊终结。可只要还能写、还能记、还能让铃震动,她就不会倒下。

而在遥远的非洲难民营,一个十岁的男孩正蜷缩在帐篷角落,用炭条在废纸上涂画。

他画的是一座山,山顶挂着一口巨大的铃,下面站着许多人,每人手里都举着一本书。风吹过来,书页翻动,发出像雨点一样的声音。

旁边,是他歪歪扭扭写下的句子:

>“妈妈说,我们老家的房子没了,亲戚也都走了。但我们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她说,只要我还记得,他们就还活着一点点。”

>“我也想当守忆人。这样,以后的小朋友就知道,曾经有人饿着肚子还在教别人认字。”

这张纸第二天就被雨水打湿,墨迹晕染成一片模糊。但它被一位路过的人类学家捡起,拍照上传至一个名为“残声档案”的暗网节点。

七小时后,这条信息穿越量子防火墙,抵达南美洲某座火山口下的数据中心。

这里,是“回音网络”的最后枢纽。

十二名来自不同大陆的守忆人代表围坐在环形石桌旁,面前漂浮着全息投影:全球最新记忆提交热力图、语言复苏指数、青少年对历史事件的真实认知率……

主持人起身,摘下耳罩,露出双耳缠绕的金属丝网??那是第三代共鸣增幅器。

“各位,”他说,“我们刚刚收到了第1,000,000,000条关于第七铃的回答。”

全场寂静。

“其中,有五百一十二万人是以沉默回应的。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录下了一段空白音频,或交出一张白纸。但我们分析了生物信号,确认他们在那一刻经历了深度共情与自我审判。”

他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得低沉:

“更重要的是……在过去一年中,全球自发成立的‘民间记忆小组’增加了%,手抄本流通量增长320%,儿童主动询问祖辈经历的比例上升至68%。心理学家称之为‘逆遗忘潮’。”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