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专车缓缓驶入四川灌县蒲阳场镇时。
一股与洛阳的肃杀截然不同的、清新而宁静的气息,扑面而来。
这里,没有林立的营垒和森严的哨卡。
取而代之的。
是整齐的校舍,宽阔的操场,和一张张充满了朝气与好奇的、稚嫩的脸庞。
“距离这里不到十里就是二峨眉山,听说是学生们远足的地方。”
楚云飞笑着询问了一句:“这你都知道?”
赵鹏程挠了挠头:“昨天晚上和招待所的李上尉聊了一会,他此前曾在此地公干过,便为我介绍了一下当地的情况。”
蒲阳长就是中华民国空军幼年学校的所在地。
亦是未来中国空军的摇篮之一。
车刚停稳。
楚云飞的目光,便穿过前来迎接的人群,一眼就看到了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身影。
宋文英。
她穿着一身得体的蓝色旗袍,外面披着一件白色的针织开衫,长发简单地挽在脑后,显得温婉而知性。
数月未见,她似乎清瘦了一些。
但那双总是带着温柔笑意的眼睛。
在看到楚云飞下车的那一刻,瞬间便亮了起来,仿佛盛满了整个世界的星光。
没有拥抱,没有热烈的言语。
两人只是隔着人群,遥遥地对视了一眼。
一个眼神,便胜过了千言万语。
所有的思念、担忧和牵挂,都在这一刻,化作了心照不宣的暖流。
“楚总顾问,欢迎,欢迎啊!”
一个洪亮而爽朗的声音,将楚云飞的思绪拉回了现实。
只见一位身着空军少将制服、面容儒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军官,快步上前,向他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空军幼年学校教育长,汪强,奉命在此恭候总顾问大驾。”
“汪教育长,客气了。”
楚云飞回礼,与他握了握手。
对于汪强这个人,楚云飞的印象,其实是有些陌生的。
来之前,文白公(张文白)曾经和他聊过。
关于汪强,此人乃是他的保定同窗(炮科),因不满军阀部队的腐败无能离开军队前往美国留学。
归国之后,曾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之中担任淞沪前敌总顾问。
汪强此人一直注重德国、美国相关军事学之研究,坚定认为陆军应当吸纳德国之所长,空军应当吸纳美国之所长,此前写过一些文章在军校出版的黄埔月刊上发表,算是个学术派的教育长。
不过,在楚云飞前世的历史记忆中。
对这所空军幼年学校,也只是在手机上匆匆一瞥。
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战史费笔墨去描写,这些幼年空军飞行员究竟是如何培养的,教育理念又是什么,楚云飞知之甚少。
唯一留给楚云飞的印象是。这里,走出去了许多未来国军空军的骨干,但他们参与的不是抗日战争,而是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