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她的字写得很漂亮作文 > 屏幕内外 喘息与试炼(第1页)

屏幕内外 喘息与试炼(第1页)

酒店的窗帘依旧紧闭,将世界隔绝在外,只留下书桌台灯一圈昏黄的光晕,像宇宙中唯一稳定的恒星。我(苏晴)坐在这圈光晕里,面前是打开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是《星墟》剧本的修订版文档。

距离我发送那份布满批注的文档,已经过去了两天。

周编辑的回复邮件带着几乎要溢出屏幕的感激和兴奋,告诉我导演和编剧团队如何重视我的意见,那些关于叶文婧的修改建议如何被采纳,甚至称赞我“一针见血”、“直指核心”。

这些赞扬像隔着毛玻璃传来的模糊声音,无法真正抵达内心,反而带来一种不真实的飘忽感。他们真的觉得好吗?还是只是出于礼貌,或者是为了项目顺利推进的权宜之计?

我不确定。也无法深究。

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条通过文字、通过批注建立起来的纤细通道,似乎被默许存在了。周编辑没有再提任何需要我亲自出席的会议,只是将新的修改稿发来,客气地请求我“把关”。

这让我获得了一种危险的、暂时的安宁。

危险在于,我知道这屏障不可能永远存在。项目在推进,总有我必须直面外界的那一刻。光是想象,就足以让我掌心冒汗。

而安宁在于,至少此刻,我可以躲在这屏幕之后,在我的文字疆域里,获得一点点喘息和……掌控感。

我点开新发来的剧本。果然,那场叶文婧对着照片垂泪的戏被删改了。取而代之的,是她彻夜坐在观测站,手指无意识地在数据板上反复划动,指甲边缘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甚至忽略了指腹被锋利板缘划出的一道细细血痕。周围是散落一地的演算纸,像一场无声雪崩后的废墟。

对。就是这样。

我心里那根紧绷的、关于角色被扭曲的弦,稍稍松弛了一些。

我开始阅读其他修改部分。大部分关于叶文婧的调整,都遵循了我批注里指出的方向,让她更内敛,更偏执,更符合我心目中那个被理性与执念共同驱动的灵魂。

这种被尊重的感觉……很陌生。像在冰封的河面下,感觉到一丝微弱的水流。

我继续留下新的批注,更细致地打磨一些细节。关于某句台词的语气,关于某个场景中叶文婧视线的落点,关于她手指无意识的小动作……

这个过程,依然消耗心神。每一次敲打键盘,都像是在与自己庞大的惰性和对外界的恐惧拔河。但完成之后,看着文档上新增的黄色标记,那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我做到了”的成就感,像一颗糖,短暂地中和了心底弥漫的苦涩。

直到周编辑的一封新邮件,像一块石头,投进了这潭勉强维持平静的死水。

邮件的内容是关于一场“线上剧本沟通会”。因为部分主创人员在外地,为了节省时间,决定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下一轮的剧本讨论。时间定在明天下午三点。

邮件里,周编辑小心翼翼地措辞:“……苏晴,你看这样可以吗?你就在酒店房间参加,不用露面,如果不想说话,只听也行,或者通过聊天框打字发表意见都可以。主要是李导和王制片想就几个大的结构调整,听听你的想法……”

视频会议。

即使不用露面,即使可以沉默,但光是想到要进入那个虚拟的“会议室”,听到那么多陌生的声音,可能还要被点名……恐慌就像冰冷的藤蔓,瞬间缠绕住我的心脏,开始收紧。

呼吸变得困难。

不。我不要。

我几乎是本能地想要回复拒绝。手指悬在键盘上,颤抖着。

可是……“大的结构调整”?听听“我的想法”?

如果我不去,他们会怎么决定?会不会又出现像之前那样,偏离角色内核的改动?叶文婧……她能经得起几次这样的折腾?

那个在观测站里,沉默地、固执地、用近乎自毁的方式追寻答案的女人,仿佛透过纸页,静静地看着我。

我创造了她。我有责任……保护她。

这个念头,带着一种沉重的分量,压住了想要逃离的冲动。

我盯着邮件末尾那个视频会议的链接,像盯着一个深渊。

去,还是不去?

这是一个试炼。比面对厚厚的剧本和冰冷的批注更可怕的试炼。

我猛地合上电脑,仿佛这样就能切断与那个可怕邀约的联系。我蜷缩到床上,用被子蒙住头,试图屏蔽一切。

黑暗中,只有自己粗重而紊乱的呼吸声。

胃部开始熟悉的抽搐。恶心感泛上喉咙。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