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她的文字我心疼 > 批注 无声的世界的对话(第1页)

批注 无声的世界的对话(第1页)

酒店的窗帘拉得很严实,将外面的天光与尘嚣隔绝,只留下床头一盏昏黄的阅读灯,在剧本纸页上投下一圈温暖的光晕。

我(苏晴)盘腿坐在床上,厚厚的剧本摊在膝头,已经翻过了大半。手指无意识地捻着页脚,留下细微的、几乎看不见的折痕。

看剧本的过程,像一场无声的跋涉。

有些地方,熟悉的字句被保留下来,像在陌生的领地里遇到了老朋友,带来片刻虚幻的安宁。但更多的地方,是被修改、调整、甚至重写的段落。我的文字被拆解,被重新组装,被赋予了我未曾预料过的节奏和意图。

这种感觉很奇异。像是看着自己的内脏被取出,放在手术台上,被陌生的手摆弄。有些改动是技术性的,为了拍摄的节奏和视觉呈现,我能理解,甚至觉得合理。但有些……触及到了角色的核心,让我感到一种被冒犯的、细微的刺痛。

特别是关于叶文婧。

剧本里有一场新增的戏,是叶文婧在实验失败后,独自一人在宿舍里,对着已故导师的照片默默垂泪。

我盯着那段描写,眉头紧紧皱起。

不对。

这不对。

叶文婧不会这样。她的悲伤不是这样外显的、柔弱的。她的痛苦是向内吞噬的,是沉默的、巨大的、足以扭曲时空的引力场。她可能会整夜坐在观测站里,盯着那些异常的数据流,眼睛干涩得发痛,却流不出一滴眼泪。她可能会反复计算,直到指尖被纸张划破,用物理的疼痛来转移内心的崩塌。她甚至可能会在无人的时候,发出一种压抑的、类似困兽般的低吼。

但唯独不会,对着照片垂泪。

那太……廉价了。太像某种刻板印象下的女性表达。

一种强烈的、想要纠正的冲动,在我心里翻涌。这冲动甚至暂时压过了那如影随形的自我怀疑和惰性。

我的目光落在床头柜的笔记本电脑上。屏幕还暗着,但我知道,里面有一封未读的邮件,来自周编辑。他请求我,以我的方式,给出一些指引。

我的方式……

除了这些该死的文字,我还有什么方式?

我深吸一口气,像是要潜入深水般,伸手拿过了电脑。开机,屏幕亮起,幽幽的光映在我脸上。

点开邮箱。周编辑那封长长的邮件跳了出来。我快速地扫过前面的客套话,直接看向他列出的那几个“困惑点”。

果然,其中一点就是关于“叶文婧在重大挫折下的情绪展现方式”,他提到了编剧团队希望增加一些“更易于观众共情”的细节。

指的就是那段哭戏吧。

我抿紧了嘴唇。

打开剧本的电子文档。找到那一场戏。

我的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微微颤抖。要说什么?怎么说?直接批判?他们会听吗?会不会觉得我难以相处,固执己见?

恐慌的苗头又开始滋生。

不。不能想这些。

我闭上眼睛,努力将自己完全代入叶文婧。在那个失败的夜晚,在那个只有冰冷仪器和数据流的观测站,她会怎么做?她会想什么?

再次睁开眼时,我的目光变得专注了一些。我忽略了那些可能会产生的、人际交往上的可怕后果,只聚焦于一个问题:如何让叶文婧更真实。

我开始在电子文档的空白处,使用批注功能。

我的动作很慢,措辞极其谨慎,删删改改。我没有直接说“这样写不对”,而是尝试着解释,叶文婧这个角色的情感模式是怎样的。

在那段哭戏的旁边,我写道:

【批注:叶文婧的防御机制是极度的理性与秩序。崩溃发生时,她首先会试图用更复杂的计算和逻辑去‘修复’认知裂痕,而非宣泄情绪。建议:是否可以展现她彻夜不眠地重复验算,甚至忽略了手部被纸张划伤的小细节?沉默和行为的偏执,可能比眼泪更有力量。】

写完这一段,我停顿了一下,感觉像是跑完了一段长跑,有些脱力。

但看着那行小小的、属于我的批注,心里却泛起一丝极其微弱的……满足感?或者说,是某种掌控感。在这个由我创造的世界里,我依然拥有定义它的一部分权力。

这感觉,像是一点微弱的养分。

我继续往下看。

遇到我觉得理解有偏差的地方,就留下批注,解释角色当时的心理动机。遇到我觉得台词不符合人物性格的,就提出修改建议,甚至附上一两句我认为更贴合的、我心目中叶文婧会说的话。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