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她的文字 > 冰层下的扰动(第1页)

冰层下的扰动(第1页)

视频通话结束后的第三天,我(苏晴)才感觉自己从那场“能量浩劫”中,稍微恢复了一点人形。

像是得了一场重感冒,头脑昏沉,四肢乏力,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但不同于疾病带来的纯粹虚弱,这种疲惫里,混杂着一种极其细微的、连我自己都不愿深究的……余震。

林夕的声音,她清晰而克制的提问,她最后那句温和的“再见”,偶尔会不受控制地在脑海某个角落回响。每一次回响,都会引起一阵轻微的心悸,但不是纯粹的恐慌,更像是一种……被陌生频率扰动的紊乱。

我强迫自己不去想。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剧本新一轮的修改中,试图用熟悉的工作筑起堤坝,阻挡那扰人的余波。

然而,世界似乎并不打算让我安宁。

周编辑的邮件再次到来,附件里是编剧团队根据各方意见(包括我那可怜的“内在引力坍塌”论)调整后的新版本。他言辞恳切,希望我能“再把把关”,尤其关注叶文婧角色线的“连贯性与深度”。

我点开文档,像一头警惕的母兽,巡视着自己幼崽的领地。

大部分关于叶文婧核心动机的修改,确实遵循了我指出的方向,这让我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毫米。但当我读到第三幕时,眉头再次皱紧。

他们增加了一段戏。男主角通过监控,看到叶文婧在观测站里状态异常,深夜前往劝阻,并流露出明显的担忧和……某种超出同事范畴的关切。

又是这样。

像吃蛋糕时咬到了一块硬塑胶。看似为了增加戏剧性和情感互动,实则破坏了叶文婧那种孤绝的、不被理解的、独自面向深渊的纯粹性。

这所谓的“关切”,就是最典型的“噪音”。它试图用通俗的情感逻辑,去稀释一个灵魂在真理边缘挣扎时,那种无法言传的、近乎非人的孤独与决绝。

一股无名火,混合着被冒犯的刺痛感,悄然升起。

他们还是没懂。或者说,他们选择性地懂了,但在商业和所谓“观众期待”面前,选择了妥协。

我几乎能想象出,林夕在读到这段戏时,会面临怎样的表演困境。她需要如何去平衡这种外来的“噪音”与叶文婧内在的“引力坍塌”?

这个念头的出现,让我自己都愣了一下。

我为什么会下意识地去想她的处境?

手指放在键盘上,想要像之前一样,留下尖锐的批注,指出这段增戏的愚蠢和破坏性。但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攫住了我。

说多少次,似乎都一样。只要这个项目需要面向市场,需要男女主角的“CP感”,类似的“噪音”就难以避免。

我盯着那段新增的文字,看了很久。最终,没有像往常那样写下激烈的反对意见,只是在那段戏的旁边,用近乎冷漠的语调批注:

【此段情节,与叶文婧决策的孤立性存在逻辑裂隙。若保留,建议淡化劝阻效果,强调其无效性,反衬叶文婧的执念。】

写完,发送。心里却一片冰凉。

我知道,这可能是徒劳的。我的文字,我的批注,在这庞大的工业机器面前,力量微乎其微。

一种熟悉的、想要彻底放弃和逃离的冲动,再次涌了上来。或许我根本就不该参与进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涂脂抹粉,打扮成迎合市场的模样。

就在这时,邮箱提示音又响了。

是林夕。

我的心跳,不受控制地漏跳了一拍。

点开。邮件正文依旧简洁,但内容却让我怔住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