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主角他不想当受了(穿书)剧透 > 天才启示录(第1页)

天才启示录(第1页)

在嶟州附中学生群体之间,林耳迩并不出挑,能轻而易举地匿藏于数千名身着相同校服的学生中。他的成绩永远卡在年级中游,长相是擦身而过便遗忘的普通。他以为他能安静地度过自己的高中生活,却没意识到自己的名字会悄然被他人标注上几号。

——在54届14班的语文老师眼里,林耳迩是个“神奇”的孩子。

这是她多场考试仔细观察后的结论。若要追根溯源,则要说回林耳迩的“写作天赋”。

那孩子写作成绩异常优异……异常到近乎诡异。从高中入学的第一次大型考试起,林耳迩的每一篇考场作文都臻于完美。议论文引经据典、篇篇扣题。记叙文振聋发聩、文采斐然。无论什么题材,仿佛只要是创作,他都能交出一篇浑然天成的范文。一次两次是巧合,三次四次是擅长,但若是多场考试下来毫无失手、任何题材都信手捏来,那绝对称得上是“神奇”。

林耳迩在写作方面,简直就像是被上帝调好了参数。因为太过精密,甚至很难说那是一种让人欣赏的“才华”,而是一种让人“困惑”的奇迹。

老师看得多了,审美疲乏了,甚至会对林耳迩的作文产生一种恐惧感。她在批改C的试卷时,总会产生某种错觉:这不是创作,而是转录。那些恰到好处的典故,严丝合缝的排比,甚至故意安排在末尾的省略号,都精准得让人…感到无趣。仿佛这个十六七岁少年只是抬手写下文字,他不倾注任何的情感,读者也读不出任何新意。

甚至一次作文课下课后,她找到林耳迩,将课上写完的作文递还给他,忍不住问:“你背过相应范文吗?”

林耳迩的目光扫过58分的红批,上移,看向老师,恭敬道:“没有,想到就写了。”老师捏捏眉心,若有所思,最终还是挥了挥手,让他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后来,这位敬业的老师还特意联系了林耳迩的初中老师,翻出他初中时代的作文,发现那时候的林耳迩笔下也不见青涩。那些更早的文字依旧呈现出最终体的完成度,隔了几年,似乎也很难评价林耳迩是否有进步。好像他天生在创作方面就是格式化的产物,从一开始就站在了终点线上。

老师曾问过他“喜欢阅读写作吗?”,林耳迩就回答:一般,写的东西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老师:那你觉得你写的怎么样?

林耳迩答:也一般。

老师看了看答题卡上工整的字迹和字字珠玑的文篇,并不认同林耳迩的看法,但也没过多评价。老师理所当然地认为,学生对自己严格要求总是好的。

于是老师又问他,有没有接受过规范辅导?林耳迩摇头。

老师只能将其归于天赋。

有这样一位令人望而生畏的“天才”,只要不过分钻牛角尖,学校和老师肯定是物尽其用。在老师的举荐下,林耳迩也上过几次作文大赛,不负众望地替学校获得了不错的名次,他对此的解答是:“侥幸”和“消遣”。

这种娱乐活动到了高三林耳迩依旧没有放下,只是他不再参加比赛,写东西也全当是被题海折磨后的休闲放松。

一模后,林耳迩的成绩依旧不上不下,在班里维持着透明人的位置,也是在那个时候,可能是迟钝的叛逆期,也可能是被压抑的不畅,也可能没有什么原因,他“不务正业”地开始写他第一部小说。

那段时间,林耳迩的同桌形容他跟魔怔了一样。但林耳迩认为那话说的太浮夸了,他认为自己跟以往并无不同。时间永远是一滩静水,而自己站在一侧,平静地注视着昨日的自己。他不过就是疯狂地抓住一切琐碎的时间来写作。小课间不再埋头补觉,大课间的跑操直接翘掉,晚饭也是可以被省略的,两周一节的放松体育课他也用来趴在主席台上写东西。

同桌曾有一次问他,他是不是爱上写作了,他摇头。同桌又问他,那他现在在干什么,林耳迩难得停顿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个课间,他极少见地没有做任何事。

但同桌也只是不过大脑地随口一问,也没想着对方真回应点啥,打了个哈欠就埋头补眠去了。等又一节课的铃声响起后,簌簌作响的白卷从前向后传递,同桌这才迷迷糊糊地爬起来,被锻炼出肌肉记忆的身体快于他的意志开始分发试卷,他好像听着林耳迩自言自语地念叨了一句“…行使权力。”

“啊?你在说什么?”

“没事,写随堂卷吧。”林耳迩回过神,笑了笑,将灰白色的笔记本合上了。

时间一晃而过,高三三模结束的那个晚自习,同桌拖着疲惫的身躯问林耳迩:“咱下周还周测吗?”等到林耳迩说“不考了”,同桌这才如释重负地趴在桌子上。

考完大试,学生就容易松懈犯懒。同桌观察着走廊上巡回老师的身影,犹豫着要不要从桌洞中偷拿出小说放松一下,他脑海中还在天人交战,就见身旁的林耳迩已经将自己的小说笔记本摊放在了桌子上。

同桌惊奇他的大胆与坚持,他咋舌,凑上去小声地与林耳迩咬耳朵:“还有一个月就要高考了,你还要写啊?”

林耳迩弯了弯眼睛,像是笑了一下,但同桌总觉得他的笑容很端着,不真诚。

“不…”林耳迩微微侧头看着对方,眼梢一挑,“我写完了。”

“写完啦?怎么样?你感觉怎么样?”

“还好,没什么感觉。要非说点什么…我不是很舒服。”林耳迩说着。

语言从自我角度出发往往有粉饰的成分,如果将“不舒服”的模糊定义变得明晰一些,林耳迩想传达的是“很无聊”。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