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叶阳大人升职记天谢 > 第130章 将在外君命不受(第1页)

第130章 将在外君命不受(第1页)

隶属于翰林院的国史馆内,一摞史书搬放在桌面,新上任的学士大人态度温和:“有劳宋承旨了。本官为编撰会典查阅史料,不欲被人打扰。”

负责国史馆的承旨宋谦劳当即拱手道:“下官明白,这便告退。”

房门紧闭,叶阳辞翻开书页,仔细查找建国前的记载。

大皇子、二皇子相继陨于乱世,一个是在渡江之战时沉船落水,一个是攻打前朝东都时身中毒矢。他们的行为轨迹清晰,看着死因都没什么蹊跷。

但叶阳辞前后对照着看,不断挖掘细节,倒叫他发现了别的矛盾之处——

这两场关键战役的主帅,一直公认是延徽帝秦檩。建国三雄的首位之功,也是在这两场战役中定下的。可是为何时间与地点对不上?

按照之前的行军路线,襄阳渡江之战时,秦檩应该还在湖广镇压三苗之乱。反倒是长公主秦折阅‘奇袭船厂’的作战记录,较为吻合渡江战的前期筹备。

而至关重要的夺都之战,记载就更混乱了。一处说秦檩身先士卒,率队架起城墙云梯,拿下首登之功。另一处又说秦檩于危急之际,及时运来大量投石机,扭转局势。到底哪处记载才是真实?

……还是说,两个都不真实,都是撰写人编造的,故而自相矛盾?

不,战役是真实的,战果也实打实取得了,否则大岳也不可能荡平乱世,立国建朝。

那么只有一种可能,战功是移花接木的——这两场大战的主帅,并非秦檩!

襄阳的渡江之战明显像是秦折阅的手笔,那种燃尽一切有生力量、强行冲破封锁的打法,与她的性情也吻合。

而夺都大战时,“声东击西、调虎离山、上屋抽梯、反间计”四个战术诡计环环相扣,一套组合拳似的打下来,叫敌方左支右绌,难以招架。前朝末帝中计后临阵换将,导致最终防线崩溃。

叶阳辞的耳边,忽然响起自己曾与秦深的一番促膝长谈,在他第二次去往高唐王府,为秦深治疗风温病时。

“听闻当年秦大帅作战,总能从千军万马中勘破敌方的咽喉命门,然后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他感慨道,“敏锐又狡猾。”

“兵不厌诈。”秦深说。

叶阳辞豁然开朗——夺都之战,背后的指挥官是秦榴!

大岳一建国便开始修史,那时秦榴还在,应是知道此事,却并无异议。

而“建国三雄,皇帝首功”的说法流传于世,秦折阅与秦榴都对此表示默认。想来这移花接木的作法,经过了他们的同意。

是秦折阅与秦榴将自己的军功分给了秦檩,将自己最光彩夺目的胜利,如纯金冠冕般戴在了秦檩头上!

为何?

因为在这两场战役中,秦檩折损了嫡出的长子和次子?

战场刀枪无眼,姐弟俩没护住侄儿,心怀愧疚,于是接受了秦檩提出的这种补偿方式?

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英明神武的开国皇帝,执政不过二三十年,就搾民逐利、昏招频出。

也只有这样,才能解释为何延徽帝如此忌惮自己的姐姐与弟弟,先是逼秦折阅交出凤宸卫,退居公主府;又将兵权在握的秦榴暗害在刀牙战场。

——因为这个所谓的开国英雄,本就是被扶持起来的平庸之才,是欺世盗名之辈。

叶阳辞合上史书,长长地吐了一口恶气。

当他走出翰林院的大门,一辆马车停在阶下,帘子撩开,露出了萧珩的脸。

萧珩注视着叶阳辞时,那张脸上满是柔情蜜意,叫周围守卫与进出的翰林们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招呼道:“截云,上车。饿坏了吧,我带你去用膳。”

叶阳辞知道此刻无论回答什么,都是给旁人增添谈资,不如早点离开。他上了车,对萧珩说:“你要真这么闲,不如去驯象卫帮忙养大象,里头不少瑶民猎户,还可以和你聊聊乡音。一散值就堵着门逮我,有什么意思?”

“这话说的。咱俩一对鹣鲽、恩爱弥笃,散衙后我来接你不是理所应当?”萧珩似笑非笑地看他,“截云似乎心情不太好,是昨日去柔仪殿见了八皇子的缘故,还是今日在翰林院受了什么闲气?”

叶阳辞十分无语,但还是看在往日共事的情分上,诚心劝道:“萧楚白,像你这么诡谲善变、随心所欲之人,何以非要搅这滩混水?和我假扮情侣,于你的前程真的没有任何好处。回头皇上怀疑我不忠君,想砍我脑袋时,你又待如何?”

萧珩自然而然地答:“当然是夫唱夫随,与你共赴黄泉啊。”

叶阳辞白了他一眼:“骗鬼呢?”

于是萧珩改口道:“当然是抗君命、劫法场,救你于水火啊。”

叶阳辞闭目养神:“你继续胡扯,看我信不信。”

萧珩在他看不见处苦笑:“非得说我会卖妻求荣,举告你更多的罪行给皇上,你就信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