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从盛夏到深秋的文案 > 会再见面吗(第4页)

会再见面吗(第4页)

他试图用这种饱和式的忙碌,来填满所有时间的缝隙,隔绝那些总在夜深人静时试图浮出水面的思绪。

直到一个看似寻常的、忙碌的下午,他正在实验室处理一组欧空局哨兵卫星数据,为赴德研究做准备,同门一位师兄凑过来,脸上带着一丝兴奋:“知时,忙呢?听说了吗?咱们学院和慕尼黑工大那边,好像要依托你们这个联培项目,深化一个合作,可能要共建一个什么‘智慧城市遥感’联合实验室之类的!”

沈知时从满屏的数据中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神带着一丝询问:“联合实验室?”

“对!好像是这个意向。”师兄点点头,“说是要整合两边优势资源,德方那边在城市精准三维建模和空间信息智能融合方面很强,正好能和我们的遥感大数据分析互补,说不定还能申请到欧盟那边的大项目经费。要是真搞起来,你们过去联培的,可能就是第一批受益者,资源平台就更好了!”

旁边一位正在写论文的师姐插话道:“想法是挺好,不过这种跨国合作,涉及面广,从意向到落地,没个一两年谈不下来吧?各种协议、章程、经费管理,麻烦着呢。等真正运转起来,知时他们估计都快毕业了。”

沈知时握着鼠标的手指微微一顿。心跳,似乎节奏乱了一拍。他不动声色地继续看着屏幕,语气平静地问:“德方主要负责的,是哪个研究所或者教授团队,知道吗?”

“具体名字记不清了,好像是慕尼黑工大建筑学院下属的一个什么空间信息研究所,或者地球观测中心?反正是搞高精度城市建模和空间分析的,在国际上很有名。”

师兄努力回忆着,“反正等你过去了,肯定就清楚了。现在估计还早着呢,都是领导层面在谈。”

“建筑学院……空间信息……高精度建模……”沈知时低声重复着这几个关键词,屏幕上的数据在他眼中似乎出现了瞬间的重影。

那个与他心底深藏的名字隐隐关联的方向,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虽然轻,却足以激起层层扩散的涟漪。

一股复杂的情绪悄然弥漫开来——夹杂着一丝渺茫的、连自己都不敢深想的希冀,以及对未知前景的深切茫然。

很久之后,实验室里只剩下服务器运行的恒定低鸣。他才仿佛回过神来,声音异常平稳地回答:

“哦……这样。等过去看看情况吧。”

临行前的深夜,万籁俱寂。沈知时在已经打包得差不多的宿舍里,最后检查着行李。他拧亮了书桌上那盏陪伴他多年的台灯。

昏黄的光晕下,他沉默地拉开书桌最后一个抽屉。

熟悉的、细微的木头摩擦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

他伸出手,指尖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微颤,将那只深蓝色的、表面已被摩挲得越发柔软的天鹅绒盒子,轻轻取了出来。

盒盖被轻轻打开。发出极细微的声响。

那束干枯的芍药在昏黄的灯光下呈现出一种被时光沉淀后的、黯哑的褐色,花瓣边缘脆弱得令人心碎。

那张小小的卡片安静地躺着,字迹依旧清晰如刀刻。

那几块小小的乐高残片,沉默地见证着一段永不磨灭的过往。

沈知时没有拿起任何东西,只是用指腹极其轻柔地、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卡片的边缘,仿佛想通过指尖的温度,去感受那冰封字句下可能残存的余温。

台灯将他低垂的侧影拉得很长,投在几乎空了的墙壁上,弥漫着无边的孤寂与决绝。

良久,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极其郑重地合上了盒盖。

那一声细微的“咔哒”轻响,在寂静中像是一个承诺的落锁。

他没有将它放入即将托运的大行李箱,而是小心翼翼地将其放入随身背包最内侧的隔层,紧贴着护照和录取通知书。

他直起身,望向窗外。

这座城市即将在黎明中苏醒,而他即将飞往另一片大陆。胸腔里,各种情绪翻涌不息,像即将起航的远洋轮船,承载着沉重过往,也面对着浩瀚未知。

他在心里,对着那个不知身在何方、或许就在地球某处伏案工作的人,也对着自己,无声地、斩钉截铁地立下誓言——

无论此刻我们之间隔着多少山川湖海,多少岁月的沟壑。

只要彼此都还在各自的轨道上,凭借着那份最初的热爱与坚持,奋力向前。

那么,会有那一天吗?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