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书网

奇书网>从盛夏到深秋的文案 > 秋叶探微(第3页)

秋叶探微(第3页)

那模型——他后来曾无数次地、近乎迷恋地回想它的每一个细节——每一道精准的切割打磨痕迹都深深刻着匠人般的偏执与极致专注,冷硬执着如同中世纪铁匠于寂静作坊中反复锻打、淬火的精钢。

每一处榫卯的咬合都精准得令人惊叹,如同瑞士顶级钟表内部那些一丝不苟、精密运行的核心齿轮,环环相扣,分毫不差。

它的底座摒弃了一切浮华的雕饰,只留下最本真、最质朴的木质纹理,却在整体结构的严谨与优美、力与美的平衡上,展现出一种近乎冷酷的建筑学逻辑和数学般的精确美感,令人望而生畏。

那根本不是青春期一时兴起的浪漫小把戏或心血来潮的产物。

那是沉默者用无数个孤独的日夜和沉默流淌的时光浇筑而成的无言史诗,是浓烈到极致的情感在极度克制下,与精湛技艺熔铸而成的无声祭品。

它静默地矗立在那里,本身就是一个沉重而巨大的、悬而未决的疑问。

那么,是同校的男生?

这个念头让他感到一丝莫名的、难以言喻的怪异与抵触,但探求真相的强烈欲望最终压倒了一切不适。

名单在他脑中如同老旧的幻灯片机,吱嘎作响地、机械地依次浮现又闪过,伴随着模糊的面孔和记忆碎片。

顾淮南?

沈知时几乎是毫不犹豫地在心里嗤笑出声,尽管那笑声只存在于他脑海,带着绝对的否定。

脑海里瞬间闪过对方那大大咧咧、永远勾着他脖子嚷嚷"走啊,小知时我们去买那家蛋糕吧!缺你不行!"、对一切浪漫过敏的钢铁直男形象。

一票否决——顾淮南没这份细腻到近乎迂回的心思,更没这份能沉下心来、对抗枯燥雕琢模型的、"绕指柔"般的惊人耐心。他的世界非黑即白,直来直去。

李彦泽?那个总是留着半长不短文艺卷发、斜倚在走廊窗边、对着楼下经过的女生吟哦着自创十四行诗的忧郁少年?

他确实曾匿名塞给沈知时一首滚烫的情诗。字句炽热,情感浓烈得几乎要灼穿信封,措辞华丽如同舞台上的戏剧独白,充满了表演欲。

沈知时的指尖甚至悬停在手机通讯录"李彦泽"的名字上方良久,屏幕的幽光映着他紧蹙的眉头,陷入短暂的沉思。

有过那么一刹那的微弱联想。

但李彦泽的文字是渴望被聚光灯照耀、被万众瞩目与膜拜的冲天焰火,他需要署名,期待回应,会像求偶期的孔雀般,迫不及待地开屏炫耀自己的"深情"与"才华",享受被注视的感觉。

他绝不会甘心做三年沉默的影子,将自己彻底隐没在黑暗里,奉献一场无人知晓、没有掌声的盛大无声的独角戏。这与他的本性背道而驰。

隔壁班的黄佑?那个像上了发条的永动机般精力无限、笑声能掀翻屋顶、永远处于亢奋状态的男生?

高二篮球班赛,他刚打完一场激烈比赛,满头大汗、热气腾腾地走下场地,黄佑就一阵风似的冲过来,汗津津、热烘烘地挤到他身边,不由分说塞给他一罐冰得沁手、罐身还凝着水珠的旺仔牛奶,嗓门洪亮得能盖过全场欢呼和裁判尖锐的哨音:"时哥!你刚才那记三分帅炸了!笑起来更帅!迷死个人啊!"

可黄佑的"好",永远带着锣鼓喧天、恨不得拿喇叭昭告天下的热闹和直白,像庙会集市上最招摇、最鲜艳、叮当作响的彩旗,毫无隐匿的含蓄与深沉。

他的喜欢是夏日的暴雨,酣畅淋漓,落地有声,来得快去得也快,而非这种。。。。。。这种秋日深潭般,表面平静无波,内里却暗流汹涌、深不见底、持久到令人不安的沉默。

——所有这些他曾短暂怀疑过的对象,他们的气息,他们的行为模式,都与"那个人"留下的、沉静如千年古井深潭、波澜不惊却又引人窥探的无声谜题,格格不入,仿佛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线索如同断线的纸鸢,骤然消失在思维混沌的迷雾深处,不留一丝痕迹,只剩下一片空茫。

沈知时彻底陷入了僵局,一种无力感攫住了他。

夜更深沉了,浓稠如墨。

窗外的风似乎也染上了一丝嘲弄的意味,呜咽着穿过老斋舍古老的飞檐斗拱,带来更重的、侵入骨髓的寒意,挤过并不严实的窗缝,拂过他裸露在外的脚踝,激起一阵细密的鸡皮疙瘩。

那束灿烂的向日葵与那座沉默的太和殿模型之间,那如风中蛛丝般纤细、脆弱、仿佛下一秒就要断裂的虚无缥缈的相似感,成了这无尽暗夜中唯一摇曳不定、仿佛随时都会彻底熄灭的微弱萤火。

它微弱,却顽固地存在着,不肯轻易泯灭,折磨着他的神经。

他开始严重怀疑,那位神秘的赠予者,是否早已像迁徙的候鸟,振翅飞向了遥不可及的远方,甚至决意永远沉入他生命轨迹的幽暗海底,再不泛起一丝涟漪,只留下这个无解的谜题,折磨他的好奇心。

一丝难以言喻的、庞大而空旷的失落,像初秋清晨笼罩东湖的、挥之不去的湿冷薄雾,悄然弥漫心间,无声地蔓延。

那雾气无着无落,冰冷潮湿,却沉甸甸地压下来,带着冰凉的重量,压得他胸腔发闷,喉咙发紧,几乎有些喘不过气,像是被困在一个无形的茧里。

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